琳達驚喜的聲音從實驗室里傳出來,愛麗絲的臉上也涌上驚喜的表情,給了琳達一個大大的擁抱:“琳達,我們成功了!”
在實驗桌上擺放著一個奇怪的裝置,一個易拉罐大小的圓柱體,兩端各突出拇指粗細的轉軸,正在飛速的運轉著。
假如秦頌在場的話,一定大吃好幾鯨。
愛麗絲,你竟然真的把電機搞出來了!
然而并不是真的電機,這玩意兒根本沒有外接電源的接口,仿佛是依靠自己的能量進行自發的旋轉。
這是愛麗絲的最新成果,源自一次無意中的發現。
自從發現了水晶和魔導材料的相斥相吸特性,以及秦頌提出的新型動力裝置的概念后。愛麗絲就全身心的投入了進去。
但是多次驗證中,活塞式動力裝置并沒有成功。原因在于活塞旋轉的時候,兩端水晶的極性變換很難控制,速度越快越難控制。
即便設置了靠活塞帶動的機械切換裝置,可以通過連接和斷開魔導材料,進行極性轉換。又帶來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短暫存在的極性,無法產生足夠大的斥力和引力,時間越短,力量就越小。
愛麗絲備受打擊,一度認為是自己的知識不夠,難以實現秦頌的構想。
但是俗話說的話,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當愛麗絲嘗試從整體結構上進行大幅度改變,企圖以水晶制造活塞,魔導材料最為缸體材料時,奇妙的現象發生了。
彷如筒型缸體中的水晶,發生了奇妙的自旋現象。這種自旋并沒有規律,也很短暫,似乎是因為水晶對缸體的斥力互相作用所導致。
在秦頌的熏陶,以及自我探索中,愛麗絲對于‘力’有了很大的認識——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所謂的相互作用就是指,一個物體的運動因為其他物體的存在而發生改變。
水晶處于魔導材料中,發生不規律的自我運動,就證明存在一種或多種看不到的力存在。
有力就有做功的可能!
對于這個發現,愛麗絲極為的興奮,立即就有了大膽的想法,那就是用水晶制造一個中置轉軸,放置在魔導材料中,觀察是否能夠運動。
最初的做法是把水晶鑲嵌在不存在魔力的黑鐵轉軸上,放如魔導缸體中,轉軸用軸承作為固定罩。
很可惜沒有成功,轉軸并沒有如愛麗絲預期的那樣轉起來。
接連試驗了多次后,始終沒有成功。不過愛麗絲并沒有氣餒,結合活塞式動力裝置失敗的經驗,日思夜想,苦苦鉆研,開始摸到一些門道。
最終,愛麗絲請教了秦頌。而秦頌也抱著試驗的目的,為她闡述了有刷電機的基礎構造。
也就是面前這個裝置的雛形,靈感來自于水晶和魔導材料之間的斥力現象,缸體換成無魔力也不傳導魔力的黑鐵,缸體內側,對應設置魔導材料和水晶材料內襯,形成一個固定的互相排斥的力場,也就是定子。
中心轉子的結構也做出革命性的改變,以黑鐵為芯,并開出三個槽,用來鑲嵌水晶。而在水晶和鐵芯的頂端部位,設置了三顆品字形分部的水晶凸起,作為換向裝置,魔導材料制成兩個頂端彎折成半圓弧的鐵絲,和水晶凸起搭接,分別連接缸體兩側不同極性的內襯。
當水晶凸起接觸水晶端接觸不同的搭接接口時,極性就會發生改變。而同一時間,力場中的力的方向就發生轉換,由于三段水晶的不對稱,就會形成旋轉效應。
其實原理和有刷電機相仿,又有些不同,有刷電機的內襯都是磁鐵,只是極性不同,利用轉子的碳刷改變電流方向,交替變化,來形成做功。
但水晶和魔導材料的特性,使他們本身就能通過搭接,也能實現交替變化的魔力導向,從而形成旋轉效應。
至于這種魔力場究竟是什么原理,和磁場是否類似,秦頌也說不清楚。
在神秘的魔力面前,不用浪費精力去研究其終極原理。
水晶魔導電機!
能轉!
就是成功。
當然,這可不是什么永動機,當魔導材料中的魔力耗盡,轉子就會停止,也就是說,它是以魔力為能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