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喜人,大哥螳螂蝦都能順利的完成,甚至小弟們也都效仿它的動作。不過再復雜一點兒指令,類似原地轉圈三百六度外加托馬斯大回旋,就無法理解了。
不過,這對于秦頌來說,足夠用了。
在‘進食’指令發出后,老大帶著一群小弟排著整整齊齊的隊伍,游入了珊瑚礁群中,享用自助大餐。
秦頌特意觀察了它們的捕食行為,驚訝的發現,這群擁有精英的螳螂蝦群,并不想剛才那兩波靠著本能各自為戰,而是以老大為核心,組成了一個戰斗小分隊。
它們捕食的目標,體型要大的多。
例如第一個捕食目標——一只縮在巖縫里探頭探腦,灰不溜秋的海鱔,足有小孩胳膊粗細,半米長短。
這群螳螂蝦先是在大哥的指揮下,偷偷摸摸的接近巖縫,然后埋伏在出口的四周,海鱔剛一露頭,它們就整齊劃一的一擁而上,一頓爆錘過后,海鱔的腦袋幾乎都不是腦袋了,直接就錘的爛兮兮的,涼透了。
進食也十分有意思,大哥先吃第一口,接下來小弟們才圍上去開始享受。
有組織,有紀律。
群毆的效率就是比單挑要高的多啊。
這就是精英的魅力。
只可惜三十只里面才孵化出一只,比例實在不能算高。
小寶貝們在珊瑚礁群里捕食成長,秦頌也像個剛把孩子送入幼兒園的大家長,有些不太放心。畢竟它們攻擊力強是強,但體型太小,要是遇上什么兇悍的家伙,一口吞一個,并非沒有可能。
不過事實證明,他的擔心有點兒多余,這群畸變螳螂蝦的比他想象的要聰明的多,體型小也有體型小的優點,能夠輕易的穿梭在狹小的珊瑚群中,利用各式各樣的掩體,打的多是伏擊戰,利用速度快的優勢,重拳出擊,一擊致命。
當然,這和螳螂蝦本身喜歡埋伏突襲的習性密切相關。
觀察了一會兒,基本放下心來,秦頌就大搖大擺的回到他舒適的巢穴中,準備下一波的新兵計劃。
新的畸變孢囊需要一天時間才能重新生長,加上昨天一天,今天一天,基本一波新兵的生產時間在三天,一波三十只,平均一天10只。
比起凡登公國那潮水般搶灘登陸的海怪,自然是不夠看的。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茍起來發育,必須盡快形成規模,才能形成戰斗力,在沒有形成一定規模前,最好不要暴露。
這座鳥糞島的經濟價值極高,第一批皮皮蝦軍團,既能在珊瑚礁中獲取充足的食物成長,又能暫時充當島嶼的守衛。
小寶貝們在珊瑚叢中的進食活動,比正常的螳螂蝦要瘋狂的多,幾乎不是捕食,就是在捕食的路上,如同一個個饕餮般無休止的進食。
而這種異常的食欲,也衍生出一個現象——蛻殼。
甲殼類生物的鈣化殼是無法生長的,隨著體型的增大,就必須蛻去舊殼。畸變后的螳螂蝦也沒有擺脫這個限制,再加上它們超強的食欲,蛻殼就理所當然的發生了。
最先蛻殼的就是精英螳螂蝦,它在小弟的護衛下,躲在石縫中,經歷了一陣艱難的掙扎后,從舊殼張脫離出來,體型暴增了將近三分之一,新的甲殼比之前的甲殼色彩更加鮮艷,也更加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