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澤小呆默默的將身子靠了過來,靜靜地依偎在周沐的身上,用自己獨有的方式來平息掉周沐心中的恐懼,不安和躁動。
周沐感受著身邊澤小呆的體溫,和她那呆頭呆腦中隱約透露著不安的神情,突然心情莫名的放松了一大截。
“當我淪入地獄,身處黑暗之際,何以救贖?唯有愛!只有愛才可以讓一個人在遠離家鄉之時,不會淡忘故鄉,在殺戮無數之時,不淡忘自己。”
周沐感受著身邊澤小呆帶給自己的淡淡溫暖和些許依靠,忽然明白了前世今生從未有過的愛情的真諦。
愛情除了是人在面對值得繁衍后代的對象時不斷迸射的荷爾蒙外,還是給心靈尋找一個港灣,給自己尋找一個避風港。
因為人的一輩子都是處在治愈童年的過程中,一個人的童年過得越幸福,他長大之后所面臨的環境和對待他人的性格也會隨之越發的溫和與善意。
而反之,如果他的童年過得越加的不幸,那么他的性格也會出現越多的裂痕和缺陷,對待外界的態度也會隨之充滿戾氣和怨念,因此也更加容易被外界所所排斥,格格不入。
在這樣的條件下,他所努力追求的愛情和幸福也就愈發的困難,他也會越發的不懂得經營婚姻,只懂得從對方身上不斷的汲取愛情的營養難彌補自己內心的傷痕。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一生所追逐的愛情是當之無愧的真愛,但是如果排除所有感情層面上的溫情脈脈,只從理性的方面所考慮,那么科學會告訴你,你所做出的一切選擇其實都是偶然中的必然,你的潛意識童年的經歷早就決定了,你會選擇什么樣的人過怎樣的人生指揮你做出的選擇。
如果一個人從小父母管教嚴厲,生活在一個高壓的環境中,那么她/他向往的對象,一定是可以給她足夠的安全感,舒適感,就算他怎樣放肆都可以無所謂的那種性格。
而反之,如果一個人從小父母就很忙,對他疏于管教,它就會想要找一個像父親一樣管理他的人
周沐出生于孤兒,從小未有感受過父母的關愛,家庭的溫暖。
長大后性格也比較內向孤寂,即使他努力的想要尋找朋友,給別人帶來溫暖,但是他的朋友依舊相當的稀少。
再加當年他少年讀書時,由于出身孤兒又內向懦弱,在校園受過不少的校園霸凌,因此,他的內心一直擁有極大的創口存在。
長大之后的周沐,由于工作比較努力、認真,再加上些許的運氣,他在工作上的成就相對還算比較成功。
以不到30歲的年齡就成為了一家國內有名公司的高管成員,獲得了不少下屬和和一些別有用心人的恭維,但是他卻從來未擁有過愛情,它既不懂得如何愛人,也不懂得如何被愛。
這是周沐的悲哀,也是他努力攻讀心理學所要解決的自身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