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就是那個U盤大樓面世,可能遇到一些領域沖突,看能否在現在就思考到矛盾的解決,不然到時候出現了危機情況,內外受敵,就不太好解決了。”
“事前進行預備,做好應對方案,也沒有事。而且,我們利用的都是周末雙休這兩天,沒有用正常的上班時間。”
車迪對于林征的這一番解釋表面上沒有任何的驚訝,但是內心卻震驚不已。
“這什么情況啊?他怎么會想到這個事情?他提前知道了十年后會發生的事情嗎?”車迪腦子里面胡思亂想,但淵直接給車迪一個意思。
“這就是他的分析能力,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其實,淵已經知道林征有異常的地方,但是他沒有把握確定那個異常的來源是對車迪的,在無法百分之百確定是對車迪,他不會去說一個不肯定的事情,讓他產生更多的胡思亂想。
“也是,林征的能力就是分析。”
但是車迪卻覺得,林征現在的事先預想,和十年后已經發生的內外大戰不謀而合了。國內的人看新沛達通城不順眼,認為其科學技術完全壟斷了市場。
車迪也參與到了對于U盤大樓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像你說的,U盤大樓第一個的沖突點,就是傳統建筑行業!這點我認同,本身這個想法就很難實現,所需要的工程方面就有很多,不僅僅是簡單的一個方面。”
“但解決方案如何進行?”林征說,并看向了其他三個人。
“這樣,一個人提出一個意見,具有可行性的,這個討論完畢再進行其他,如何?”
車迪覺得林征的這個方法挺好,對事情做一個預備。
“我先來吧。”車迪說到。
其實,車迪是想一下子把自己在未來看到的所見所聞,說給他們聽,讓他們知道確有其事一般的情況,會有一種危機感。他想,那個時候突然出現的這種危機,應該就是過去的時候埋下的伏筆,沒有去處理掉這樣的事情,等它突然變大,就一發不可收拾。
“我覺得,在有了一些經驗之后,我覺得我們應該事先提出關于這個方面的東西,投放到輿論中去。同時,花錢舉辦一些相關這個方面的事情,給公眾一個潛移默化的效果,而不是突然出現,沒有任何的鋪墊,對于一些行業來說,是最直接的打擊。”
“就好比你突然掉了一百塊,而每天掉了一塊,內心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前者的效果是直接打擊,后者的效果是潛移默化。”
“上個世紀毀滅方便面的,不是也是其他方面?甚至人們都感覺,好像才知道這個事情一樣。但他們一想又覺得,事情早已成定局。”
車迪對于自己所看到的不一樣的東西,提出自己的想法。林征看到這里,卻不由得想到了車迪的變化。
這個想法林征也不是沒有想過,但是沒有想這么套路深。而自己已經知道,在未來U盤大樓將會出現,進一步取代分散的各類傳統行業。將所有的東西,歸類到一個U盤之中,這樣整體化的趨勢,才是他覺得完美的。
既不與傳統行業相沖突,又能夠完美兼容所有。所以,林征推測,未來的U盤大樓,應該是一個組合體,不是獨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