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鴻軒抬了抬手嘆息道:“罷了罷了~”
太和殿堂底下的眾位大臣見坐在皇位上的陛下說話了都各自把流言蜚語給停了下來。
稍過了一會,底下的大臣沒怎么進諫。在高位上面的北溯皇也有些做不住了。他撅了撅嘴貌似有些不耐煩地說道:“眾位愛卿可還有事要議?”
放眼殿堂底下幾乎沒什么爭論,不過就是排在最后的兩名大臣臉色有些沉悶,相互低著頭的看著對方。好像還細細地再跟對方說著:“你去說……”
上官鴻軒見著二人的舉動坐在上面點名叫道:“常愛卿、李愛卿兩位可還有什么事要稟奏嗎?”
被上官鴻軒叫了之后,兩人抬起了頭,再看了對方一眼。“這……”緊接著之后戶部尚書常大人支支吾吾地向上官鴻軒說道:“稟奏陛下,淮陽一線的地方官們向朝廷里奏報說淮陽連年干旱,時常鬧饑荒,經常有人餓死在鄉野間。他們懇請陛下撥發糧食,安撫好饑民。”
隨在他身邊的糧食監管局的李大人也是隨聲應和道:“是啊!是啊!陛下,淮南餓死的饑民都快積骨成山了,每天都有人餓死。”
戶部尚書這么一說和監管局的李大人這么一唱。上官鴻軒和眾位大臣一樣把眼睛看到了他們二人的身上。
禮部尚書的高大人立馬就站出來反對道:“回稟陛下,這餓民年年有,朝廷每次都按時撥發糧草下去了,可這才多久,又來向朝堂要糧草了。這樣下去,國庫豈不是要空虛了?”
禮部尚書的這樣一個說法,身邊也就幾個大臣點頭贊同道:“對對對。”
戶部尚書常大人并沒有被禮部尚書高大人給弄退道而是繼續向北溯皇懇請道:“陛下,那些饑民又不是懶散,不愿勞作,而是因為淮陽那邊連年干旱,好久都沒有下雨了,才導致糧作物枯死,生長不起來。屬下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即可以讓他們不會餓著,也可以為國家效力。”
上官鴻軒瞧了他一會道:“常愛卿說道聽聽~”
戶部尚書拿起了笏板,振振有詞的回稟道:“陛下,我們這段時間以來連年征戰三軍欠缺,正好趕上鬧饑荒,不如咱們鼓勵讓他們參軍。這樣既滿足了糧食的欠缺問題,又補充了軍隊。不知這樣陛下意下如何?”
禮部尚書連忙大聲拒絕道:“不可,問問不可。”回陛下:“那些饑民們連最起碼的刺殺,跨越,長跑都不會,怎么能夠成為上戰場殺敵的士兵。而且一個個廋骨如柴,矮小的。上了戰場那豈不讓別人笑話咱們北溯國缺營養,沒人了嘛!”
坐在皇位上的上官鴻軒聽他們二人說的都各有各的道理。心下左右搖擺不定,不知道該贊同誰的觀點和說法……
太和殿堂底下議論紛紛,各有各的看法。說什么都有,只不過看起來贊成禮部尚書高大人的占多數一點,就連刑部尚書楊國忠楊大人都站到了禮部尚書高大人一邊。
看著這架勢,好像戶部尚書快支撐不下去了……
這個觀點也怕是要被取消掉了……這時上官靖仁站了出來說道:“稟父皇,我想高大人說的極是。如果我們把那些饑民拉入軍隊當中,先不管他們會不會刺殺,搏斗。就單單是那糧響都要翻個數倍。”
太子這樣一說,殿堂里的大臣們便紛紛議和了他。就只除了戶部尚書常大人和糧食管理局的李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