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家卻是帶著王玨就要彎腰行禮,但是被張書堂制止了。
“兩位兄臺都是大才,在兩位的幫助下,我這鄖陽營才會越來越強盛!”
兩人連聲道不敢。
王在晉一只在一邊詢問王勇這東西有什么作用,當得知兩人提交的報告是這玩意能夠將數里之外的情況,展現在眼前的時候。
王在晉頓時愣住了。
這不是千里眼么!
實際上,這時候一樣是有人像陛下諫言制造這個的,只是那西洋來的紅毛人,白白拿了朝廷好幾年的錢糧,都是沒有造出來一個。
王在晉作為朝廷的大佬,自然是知道這件事的!
他卻是沒有想到就連西洋人都是沒有解決的東西,此時一個大明,名不見經傳的小子,竟然是就要制作完成了!
“這可是軍事上面的神器啊!”
王在晉感慨一聲。
張書堂點點頭:“王老說的是,這千里鏡,的確是在軍事上的用途很大的!”
王在晉嘆息一聲,自己今天才是到了鄖陽營,沒有想到,這朝氣蓬勃的鄖陽營,竟然就連西學的人才,也是網略了進來。
他不由的想起了朝廷里的那些大佬,就算是徐光啟、孫元化這樣的國人,都是宦海沉浮不斷,至于那西方來的湯若望等人,更是沒有什么權利的。
最關鍵的是,那洋人還是老想著在大明傳教的!
張書堂卻是摸索著手中的水晶,對著徐驥、王玨兩人開口道:“琉璃的燒制,不知道兩位可曾懂的?”
徐驥點頭:“略微知道一些!”
張書堂開口道:“明天給你一份文稿,你帶人試著造一造琉璃,只要是有了那個,這透鏡的價格卻是會便宜很多啊!”
徐驥皺眉道:“伯爺,玻璃的顏色實在是太雜了,很難有純凈的玻璃啊!”
張書堂笑了一聲:“我朝在春秋時期便有了玻璃,那時稱之為琉璃,但是為什么到了現在,反倒是不如西方的玻璃呢?”
徐驥愣住了。
張書堂長嘆一聲:“研究它、改進它,就像是火藥一樣,戰國末期便已經出現,但是直到唐朝才是有了大量的記載,直到宋朝才是投入了使用,這是為什么?”
他自顧自的開口道:“因為沒有人去推動這件事,所依靠的便是民間的力量,自從宋朝一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就已經是深入了人心。”
他轉身盯著徐驥、王玨兩人的眼睛,輕笑道:“你們可知道那時候的西洋,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嗎?”
兩人搖頭。
傳教士們只會說什么史詩時代,什么文藝復興時代,至于相當于華夏宋代時候,他們是什么時代,兩人卻是不知道的!“
張書堂輕笑了一聲,開口道:“漢代大破匈奴之后,這匈奴遠遁,兩位必然知道吧!”
這他們自然是知道的,這是漢武帝大破匈奴,然后經過漢代的不懈努力,使得襲擾大漢北方的匈奴遠走他鄉,不在禍害大漢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