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頭一跳,盡管1個小時之前就知道成功的幾率很大,但此時親眼所見,趙徇依舊有些激動難耐,350萬光年,折返需要700萬光年,連光需要走700萬年的距離,僅僅用了3752S便完成了折返,要是之后引擎能做到這樣,那會是何等的不可思議!
可以說,它將會是除了蟲洞之外,最快的一種航行方式。
當然趙徇也知道要走到這一步需要的可能不僅僅是時間了,但最少它代表了一種發展方向和文明趨勢。
意氣風發,趙徇站在懸窗前,看著外邊虛空中的引力星艦道:“既然是定義引力交互的算法,那就就叫它引力交互第一定律吧。”
說完趙徇繼續道:“智腦,留出1%的空間繼續研究人類的基因,尋找如何突破細胞分裂的極限規則,其他的空間全部用來演算引力交互第一定律帶來的科技樹。”
智腦:“基于引力交互第一定律,暫分為引力基礎學,量子糾纏引力衍生學,引力探測應用學,引力交互應用學。”
基礎學繼續針對引力交互第一定律做研究和衍生,看能不能繼續發現出第二,第三甚至是第四定律來。
衍生學則是要將它和現有的核能,量子,光學,紅外和磁學完美的融合起來,即使文明暫未升級,但最少也是臨門一腳了。
兩門應用學,則是要將第一定律完美的應用到打擊武器,戰艦材料以及探測儀器上來,這兩門應用學要是細分的話,足足可以再衍生出近百門分類來,但目前對于智腦這樣的智能生物來說無需如此,只要它的運算空間足夠大,算法足夠高級,它能頂的上一整個文明。
雖然第一定律得以發現,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情,但短時間內對于南極號幫助卻沒有那么大,因為它暫時只能被應用在探測儀上,要想實現暗物質抽取,引擎升級,武器升級,防護罩轉換,控制中樞,算法升級等等,都是需要時間一一去解決的,不能一蹴而就。
智腦顯然也清楚這一點,出聲道:“指揮官,無論是為了提升算法,縮短時間,還是為了盡快讓我們在星空中有自保之力,都必需α元素作為動能。”
趙徇道:“情況我很清楚,但281恒星系我們并未發現α元素的存在,而距離我們最近的中子星都要20萬光年,智腦若是幾千萬公里倒還好,數十萬光年的距離,以我們現在的核動能來說,很不現實。”
α元素作為暗物質的重子類存在,也只有借助中子星這樣的引力極大的星體才能捕獲提取到。
智腦:“獲取α元素,依我們現有的科技,確實要借助中子星,黑洞,或者高速自旋的脈沖星,但除了這些外,高強度的伽馬射線暴,也能幫助我們抽取到α元素,另外還檢測到第7行星軌道存在α元素波動。”
智腦一開口,趙徇便知道一定是剛才引力探測的時候,智腦觀測到的一些情況。
所以開口道:“是黑洞吞噬了中子星,還是2個中子星相撞了。”
智腦道:“是2個M1級的中子星相撞,距離我們9億光年,伽馬線暴預計5天后會掠過281恒星系,我們需要在它之前趕到第7行星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