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球日后,看著遠處靜靜停在星空中的三角狀運輸飛船,趙徇心頭火熱。
長100多米,線條流暢,未知的合金外殼給他的感覺冰冷,強大,趙徇很想將它捕獲掉,但理智卻提醒他最好不要,他可不認為這被迫屈服的強大對手,真的是心甘情愿。
派出了一艘略小于對方接應艦,在趙徇的注視下,兩個文明完成了這一次的物資交接。
飛船直接外部對接,雖然對智腦有自信,但趙徇還是不會讓攜帶滿儲能的接應艦直接回倉。
“能量接入中....1%。”
“2%。”
.....
叮。
“100%。”
叮的一聲脆響,紅色的能量條顯示完成,3個當量的高新動能全部轉移了過來,直到此時趙徇這才算真的放下了心來,宇宙無限,危險遍地,但這一刻能威脅到南極號的危險最少要減掉一半。
收回接應艦,南極號沉寂了數年之久的量子糾纏反應堆第一次開始了蓄能。
虛空星艦一直環繞在153星體的近地軌道之上,近距離的監測則龐大的西塔1號,但顯然此時趙徇卻顧不上它了。
整個南極號現在蓄勢待發,時刻做好了脫離遠遁的準備。
論科技或許南極號比對面那龐大的星艦能強出一點點,但這一點的科技領先,并不能彌補主艦武器當量之間的差距。
南極號最大的炮管艦身下那800米長的光量子輻射炮,聚集了光子的精準性,又兼備了量子糾纏的超光速,但缺點也很明顯,除了強輻射,速度快,準度高外,殺傷力并不是很大,某種意義上還不如超大當量的聚合裂變來的厲害。
當然這并不是說南極號就不行,恰恰相反,文明越是高級,追求的越是速度和精準度,因為只要能量充足,南極號可以在微秒時間內發出上萬道攻擊,覆蓋掉打擊目標方圓數萬公里,制造出絕對的打擊區域,以西塔1號如此龐大的艦身,它無處可逃。
看了一眼星空中已經調轉方向,準備返程的運輸艦,趙徇希冀道:“虛空星艦我們是收不回來了,要不我們直接捕獲掉這艘運輸艦?”
智腦:“指揮官,我不建議這樣做,一艘運輸艦能夠搭載的科技很有限,通過虛空星艦近距離觀測,對方的文明等級還是要略低于我們,它們的科技知識對我們的用處并不大和它可能隱藏的危險不成正比。”
趙徇正想說些什么,雙目卻突然睜大,順著視線看去,只見巨大光幕上兩只銀灰色的龐然大物從153行星體的1號衛星后一閃而出,灰黑色的艦身,呈現出半圓環狀,就像是一根及其柔軟的筷子被板彎了一樣,紅色的光斑一閃一閃,幽藍色的焰火籠罩在其外側。
每一只都有萬米之巨,不用智腦提醒,趙徇也能看出來這兩艘來客和三角狀的星艦可能不是一個文明。
星艦差異如此之大,它們是同一個文明的概率很小,就比如人類的飛機和宇宙飛船一樣,無論那個國家他們造出的造型大同小異,這是由科技力直接決定的,不同的科技線決定了它們的文化和對宇宙定則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