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號的科技進展,可以做一下劃分:
第一階段:核動能、亞光速,R1級文明。
第二階段:量子反應堆、曲率引擎為,R2級文明。
第三階段:量子糾纏反應堆、超曲率引擎,R3級文明。
這是在趙徇成為它的最高指揮者前,它已經具備的文明等級和科技線。
在自己接手后,它的發展可以歸納成:
第一:第一引力交互定律被定義,以此展開了最為基礎的四門科技理論學和應用學。
成果:量級糾纏反應堆能量利用升級,超曲率航行速度提升1.5倍。
第二:基因研究,建立智慧生命研究庫。
成果:研究出人類偽基因修復藥劑,能打破細胞分裂屏障,但弊端顯著。
第三:文明戰爭。
成果:飛船升級迭代,飛船隱身材料繳獲,中樞繳獲,宇宙社會學得以完善補充。
整個艦隊由最初的一艘帝國級的南極號,到現在的龐大艦隊,雖然看上去正常極快,科技發展迅速,稱之為技術大爆炸都不為過,可實際上整個艦隊依舊是R3級文明,距離R4級依舊遙遙無期。
客觀意義上來說,趙徇對R4級文明甚至都沒有認知,因為他不確定需要達到什么樣的科技和技術,才能算作是R4級。
就如同古代的人類想象不出飛機和大炮一樣。
但若是將科技無限放大進行定義的話,趙徇認為但凡能在絕對的空間中速度突破光速限制的,它絕對可以被稱之R4級文明。
不過這也是自己現在的想法而已,若是它的速度能絕對意義上突破光速,有沒有可能是更高維度的?
這是一個奇怪的研究室。
它位于南極號的左腹下側,是一個長近11000米,寬15米左右的圓形長廊,在如此狹長的長廊上,放著一條長長的潔白色管狀設備。
大型粒子對撞機!
這是南極號上最大的科研設備了。
不光它的科研設備占用面積最大,而且它也會占用了南極號和85M運算空間達65%的罪魁禍首。
它主要研究以下課題:
第一,宇宙中暗能量的尋找。
第二,暗物質其他元素的可利用性探究。
第三,反物質的尋找。
第四,高維存在的證明。
第五,宇宙爆炸后第一秒的狀態。
........
課題很多,但只要任何一項能夠被發現和證明,它的意義都不在于第一引力交互定律的發現之下。
但趙徇也知道這是一項長期而漫長的任務,很長一段時間被恐怕都不會有任何進展,不過現在的手中的四翼蠻龍,很可能是第二條研究課題的突破口。
它的本身便能利用一切的熱和輻射,若是能夠找到它之所以能利用轉化的邏輯聯系,科技再進步不是難事。
但知道怎么做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
這臺大量粒子對撞機,是南極號上除了智腦意外,最重要的一臺設備了,它的建造科技及其復雜,功能自然也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