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晴雯其實弄錯了一件事情。
譚曉雅雖然是選秀出道,但是她的根基一點都不淺薄,也絕不像白晴雯聽說過的那樣,會因為選秀的緣故比傳統歌手低了半個頭,相反,她是真正根正苗紅的那種歌手,名校畢業,出國進修,授業恩師是業內大牛,如果放在武俠里,那就是武當少林峨眉這種名門大派里重點培養的弟子。
她去參加青年歌手大賽其實只能證明一件事:她的師門認為她實力足夠了,可以出道了。
所以她拿下大賽冠軍這件事情,雖然普通觀眾會覺得是在看她一步步努力競爭走上去,可在業內很多懂行的人看來,這姑娘要么不參加,參加就肯定得奪冠,不奪冠?那是丟師門的臉!
所以緊隨其后的出唱片和第一場演唱會,其實都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而這樣的名門子弟當然不會僅僅滿足于做一個短期爆紅的偶像型歌手,事實上,譚曉雅的心氣很高,她的目光一直都不是落在“通俗歌手”這個頭銜上的,她真正想做的是“音樂家”,再不濟也得是個“音樂人”。
所以她的第二場公開演出,并不是“演唱會”,而是“演奏會”,一字之差,天差地別。
譚曉雅是有野心的,她在B市的演奏會有歌有曲有合奏也有獨奏,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個比較雜糅的東西,然而這些東西被她糅合得很好,通俗歌曲屬于流行文化,鋼琴屬于西洋樂器,另有箜篌、古箏、琴簫之類的中國古典音樂元素她也有所涉獵,這些東西在一場演奏會上被她全部展示了出來,并且展示得極好,外行只會覺得“她怎么無論怎么弄都那么好聽”,內行才會看到“她在這些樂器上的造詣都已經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啊”,總而言之,這場演出堪稱雅俗共賞,全程高能無尿點,到演奏會快要接近尾聲的時候,譚曉雅破天荒的多說了一段話,她說:“最后這個壓軸的節目我選擇了鋼琴獨奏,事實上這個決定是我昨天才做出來的,因為昨天我才拿到我想要彈的這首曲子……這首曲子是一個剛認識的朋友送給我的,我很感謝他,我的練習時間有限,恐怕還不能完全展現出這首曲子的韻味,對于這一點我要對那位朋友說聲抱歉,但是……即便如此,我覺得用它作為壓軸曲目也應該是夠格的。”
隨后,她就當著現場的所有人以及各種媒體的直播攝像機,彈響了這首巴赫十二平均律的第一曲。
演奏會完美閉幕,許多普通觀眾在熱烈鼓掌,他們只是覺得彈得真好聽,卻也沒覺得驚艷到哪兒去,反而是那些懂行的音樂界人士們在那一刻都靜靜的坐著,微閉著眼睛回味著剛剛的那一曲《巴赫》。
“經典。”有人這么說。
“奇妙。”有人這么說。
“驚艷之作。”有人這么說。
“不太好形容,”譚曉雅的恩師,某位音樂界的頂級大牛、著名教授,在隨后的慰問電話中這樣告訴自己的女弟子:“我有種感覺,這個《巴赫》應該不止一曲……甚至可能是鴻篇巨制,丫頭,你確定這真是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的原創作品?”
“對呀,他應該比我還要小一點吧,”譚曉雅道:“他倒沒說是他寫的,他一直強調是他做夢夢見的,可是……做夢夢到的,那不就是他寫的嗎……總不成還有人真正給他托夢,教他彈琴吧?”
老教授也不太明白,隨后就很快放下了對于曲譜作者的疑惑,繼續評價這一曲:“我從這些旋律里面看到了野心……**裸的野心……丫頭啊,你再去找他問問,如果有后續的話,都找他要過來給我看看……我總覺得,這個《巴赫》應該是個曲集,我現在聽到的僅僅是冰山一角而已,那水面之下……應該還有好多好多的驚喜等待著我們呢!”
“那……老師,說完了曲子,再說說我的表現呀,我彈得好不好?”譚曉雅是很直爽的性格,她迫不及待的問自己的恩師,那語氣里擺明了暗示著“快點夸我快點夸我呀”,老教授聽得笑了起來,他用肯定的語氣道:“彈得很好!”
他停頓了一下,補充道:“其實這首曲子本身就不是那種單純好聽的膚淺曲子,里面有很多韻味,需要靠演奏者的現場演繹來表達……你懂我的意思吧?”
譚曉雅道:“我懂,老師,這曲子本來就很重演繹,那天我聽他彈出來的感覺跟我就完全不同,但是也很好聽,我拿到曲子之后只有兩天的時間琢磨,其實還很不夠,老師,其實我挺想聽一下您彈出來會是什么味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