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了三分鐘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先前那個跳出來的歌手冷笑一聲:“會拉小提琴了不起啊?就像誰不會古典樂器似得!”
這哥們倒是也聽出白君文的小提琴是專業級水平了,沒敢把白君文當外行。但這歌手說完話,白君文甚至連看他一眼的興趣都沒有,直接翻了個白眼,把琴掛回墻上。
這時候,旁邊已經有另外一個歌手滿臉通紅的在拽那個說話歌手的衣角了:“哥們,別丟人了。這不是他會不會拉小提琴的問題。他剛才拉的曲子不是經典曲目。”
“不是經典曲目又怎么樣……”那個歌手開始還有點不服,前六個字突然明白過來了,后面幾個字的聲調頓時就像一腳急剎車踩到了底似得。
什么叫不是經典曲目?在古典音樂演奏中,不是經典曲目的意思,基本就等于——“他自己寫的”!
在這個世界的音樂圈里,一直流傳著這么一條鄙視鏈:
搞樂理研究的鄙視搞古典樂演奏的,覺得這幫lowb食古不化,就知道抱著古人那坨東西不放,交響樂四個樂章,鋼琴奏鳴曲三個樂章,幾百年了一點變化都沒有!毫無創造力,不配被稱為“音樂家”!
搞古典樂演奏的鄙視搞搖滾的,覺得這幫lowb不懂音樂世界之廣闊,成天就知道抱著自己那點小思想跟喝了硫酸似得吼得嗓子發啞。
搞搖滾的鄙視搞流流行樂的,覺得這幫Lowb連自己的思想都沒有,成天就知道情情愛愛,今天戀愛明天失戀,膩歪的讓人惡心。
搞流行樂的鄙視搞民謠的,覺得這幫Lowb就是一群草臺班子,連成熟制作都沒有,配不上“音樂圈”這個高大上的稱呼。
搞民謠的一邊覺得自己逼格其實挺高的,奮力從這方面反鄙視搞流行樂的,一邊又跟搞流行樂的一起鄙視唱嘻哈的。
雖然這條所謂的“鄙視鏈”平常也就是圈內人的笑談,你真說一個全國知名的流行樂歌星跟一個在路邊貼小廣告教鋼琴的窮酸鋼琴師擺在一起,怎么也輪不到窮酸鋼琴師來鄙視前者。
但鄙視鏈這種事情,也沒幾個人能全不在意。正所謂無風不起浪!君不見就連譚曉雅這個級別的明星,在個人演奏會的時候,也要加上一曲巴赫來提升逼格嗎?這個世界的音樂圈就這樣,這條鄙視鏈大家都默認,于是不存在也變得存在了!
而白君文剛才那首小提琴曲如果是他自己寫的,那他在這條鄙視鏈里的地位,就已經是介乎于“古典樂演奏”和“樂理研究”之間了。妥妥的頂級掠食者!
這屋子里的歌手呢?有一個算一個,就沒有能爬出鄙視鏈下三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