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他的飛躍確實是從練習《巴赫》開始的。到如今這個時候,他在夢境世界中已經經歷了很多時日,他已經知道在夢境世界的歷史上,小屁孩莫扎特應該是多么偉大的音樂家,他還知道,《巴赫》四十八曲,從某種意義上說,本身就可以算是打基礎的啟蒙音樂。這部曲集近乎是對夢境世界的音樂模式做了一個系統化的歸納,這些曲子中包羅萬象,各種流派各種技巧各種情感都有所涉獵,分寸上卻又恰到好處,它正是最完美的練習曲目。
哈切夫斯基確實很偉大,是并不遜色于巴赫的音樂巨匠,但是他的偉大主要集中在他生涯后半段的各種奏鳴曲和交響樂,至于這些練習曲只是他創作生涯中的常態。而在現實世界的音樂界,確實還沒有人創造出《巴赫曲集》這樣劃時代的東西,施耐德這輩子一直想弄的就是這么個東西,如果真的搞出來大概應該叫做《施耐德十二平均律曲集》,只可惜他還沒弄出來,就看見了《巴赫十二平均律曲集》,頗有些既生瑜何生亮的遺憾感。
試問,一個靠鄉村打油詩入門的詩人,和一個靠《唐詩三百首》入門的詩人,他們做出來的詩,在意境上能一樣嗎?當你一邊念著“遠看泰山黑乎乎,上邊細來下面粗”一邊忍不住發笑時,我卻在感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動人意境,這根本是在起跑線上就拉開了巨大的差距。
而白君文佩服的地方在于,霍華德導師居然通過長達幾個月的漫長研究,搞清楚了這些極其隱晦極其細微的差別,到最后,他甚至于憑空推論出自己有一套優秀的打基礎練習曲目。
“您真不愧是鋼琴演奏方面的大師啊!”白君文由衷的贊嘆著,然后,把他的《巴赫》拿了出來。
霍華德:“**!**!**!**!**you!!!”
……
霍華德看到《巴赫》之后的風中凌亂自不必細說,有必要提一句的是另外一位超級大佬:克里斯蒂安。
在入學測試最后離開的時候,院長大人曾經試探著問白君文有沒有興趣感受一下歌劇創作的魅力,然后……白君文確實有一定的興趣。
歌劇是全然不同于樂理或者鋼琴的另一種形式,它更多元化復雜化,但是毫無疑問,歌劇在音樂領域的地位也很高,而真正讓白君文有興趣去感受一下的原因在于:他早在李思穎的口中得知,歐洲十八世紀最著名的歌劇巨匠不是別人,正是自己在夢境中的第一個朋友:莫扎特。
他想要對這個莫扎特做出過赫赫貢獻的全新領域有所了解,于是,在兩位導師的高壓之余,他還抽空跟著克里斯蒂安斷斷續續的學習歌劇。
他的時間就像海綿,只要用力擠,總能擠出水來。
“憑你的創作才華,我想,在未來即便是寫出震驚世界的歌劇名篇也是很有機會的。”克里斯蒂安很隱晦的試圖挖角:“要不要考慮轉個系?”
白君文啞然失笑,只能婉拒,但是在學習態度上卻絲毫不亞于自己的兩門主科目。
柯蒂斯學院的學習生涯因為平靜而顯得匆匆,在外人看來,這樣的日子平淡如水,可是他們并不知道,在每天晚上入夢之后,白君文另一段精彩的人生才剛剛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