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鋼琴人生》拍得挺好的,至少白君文在看的時候是真的代入進去了,而且非常有共鳴,這片子的劇情并不算復雜,簡單概括也就是一個音樂天才從小經歷諸多磨難,決不放棄追求藝術,最終功成名就登頂國際肖邦鋼琴大賽的故事。但是片子好不好看,從來都不是看套路老不老劇情復不復雜,看的是導演講故事、調配各種元素的能力,而李思穎在這部戲里做的極好,故事的節奏很緊湊,爆點、淚點、燃點都有,主角小時候的逆境,以及絕不屈服的態度,隨后追夢過程中的坎坷,以及整個劇情流程中一直在不斷暗示的關于主角是個天才的這些元素都穿插的很到位,白君文看樣片的時候,其實那片子還沒最后定稿,有些鏡頭是重復的,或者時間線有顛倒錯亂的地方,很容易讓人出戲,而且還沒有配樂,其實很影響觀眾的代入感。可是即便如此,白君文還是看得很爽,整個觀影過程中他幾乎是目不轉睛的投入進去了,他覺得主角有點像他自己,但是小時候比他更苦,天賦也比他更高,最后的大賽登頂更是讓白君文很是揉了幾下眼眶,鼻子有點酸酸的。
商業電影要的從來就不是什么復雜的敘事結構,李思穎是真正抓住了商業片精髓的,這片子雖然名字帶著藝術氣息,但是講故事的方式幾乎是完全商業化的,然而李思穎厲害的地方也就在于此,她明明拍的是純商業片,可她講的這個故事,卻是發生在藝術領域的——能把藝術領域里那些很玄乎的不容易表達的東西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講出來,能把斗琴這種東西講得像是兩個武林高手在生死決斗一樣緊張刺激,這絕對是需要能力的。
崔唯嵩不喜歡這樣,他覺得這是在褻瀆藝術,但是實際上,是他自己曲高和寡,在白君文看來,正是因為如此的淺顯易懂,才能說明思穎姐的厲害。白君文此前是多次聽李思穎在他面前各種自吹自擂的,他保持笑而不語的態度,可在看完《鋼琴人生》的初剪之后,他打心底深處對李思穎生出了一絲欽佩,一個女導演,做到這一步真的不容易,所以白君文更要用百分之兩百的熱情來為這片子做配樂。
兩人討論了一下具體情況,確定了旋律為四首,接著白君文提出應該是壓抑、爆發、憂傷、喜悅這四種情緒,崔唯嵩頓時感覺到淡淡的憂傷,因為白君文完全正確,崔唯嵩越發輕松,也越發覺得沒有成就感,以至于有點無聊。
當然,這只是最粗淺的劃分,具體到電影里面哪些場景需要配樂,需要采用哪段旋律,又需要用何種樂器來表達,節拍究竟是放緩還是放快,這些都要具體配的時候來安排。
然后百無聊賴的崔唯嵩終于忍不住打岔了,他說:“時間還長著呢,咱們真要卯足了勁兒干活,我估計一個星期就能拿下來,可李導給了我們一個多月的時間……所以,小白,咱們來聊點別的?”
崔唯嵩所謂的“聊點別的”,當然不是什么“有沒有女朋友、有沒有吃飯、喜不喜歡唱跳rap和打籃球”這類的閑話,他直接問白君文:“有沒有興趣陪我出去玩?”
白君文當然樂意。
“其實時間挺寬裕的,小白,我看你也不是那種循規蹈矩的人,”崔唯嵩進一步提議:“配樂這段時間,我帶你出去見見世面?”
“行啊,”白君文笑了:“無論你想干嘛,我都奉陪到底。”
然后白君文就徹底被崔唯嵩帶飛了。
崔唯嵩是公認的音樂大師,但是這個人性格古怪,被人評為難以接近、不近人情,本質上他是很純粹的那種人,不太看重世俗眼光和世俗禮法,他對待自己看不起的人從來都是鼻孔朝天,而對待自己認同的人,則有種很強烈的分享**。
換句話說,他就是想讓白君文看看自己的生活,融入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的朋友、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