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檔節目的職權非常明晰,最初的海選和第一次分組選人是由專業人員和導師負責,因為導師的權威性可以保證選出來的人更加客觀公平,同時,搶人環節本身也是個有趣的環節。
可從這之后,后面所有的pk和人員淘汰,都不再由導師控制,而是完全由現場觀眾票選出來,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節目組官方的后臺操作,讓節目變得更公平,更透明化。
然而對選手而言,其實也增加了不確定幾率,變得有些殘酷。
觀眾是不會去管你到底哪個選手實力更強的,他們也看不懂太復雜的東西,他們評判的唯一標準,就是自己現場看到的內容究竟誰好誰差,所以,選曲、發揮、臺風,各種各樣的因素決定了選手最終的成績,你打動導師沒用,你得直面觀眾,打動觀眾才行——畢竟,到最后任何一個明星想要掙錢都是要靠觀眾來買單的。
所以白君文才會對莫扎特說,如果萬一被淘汰了,自己也沒辦法。
會議室里,羅杰盛和張泰斗提前來了,白君文跟他們聊了一陣子,施耐德也到了,于是幾位導師開始商量組內對抗的具體問題。
每個小組八名成員分成AB兩個小組,然后AB組的隊員們一對一分別出場pk,勝者晉級,敗者淘汰,沒有什么復活賽,也沒有什么導師搶救名額,簡單直接,一步到位。
每個隊伍的分組其實是導師自行決定的,節目組只要求每個導師上交一份最后名單就行,但是導師們還是覺得應該坐在一起商量一下。
施耐德沒那么多亂七八糟的想法,也不用去考慮節目的戲劇效果什么的,他完全從一個專業音樂大師的角度給出了自己的名單:“我這邊,白金龍、唐家駒、丹尼爾、劉菲菲進入A組,其他人進入B組。”
他手底下八個學員,丹尼爾和白金龍在古典音樂上的造詣是他所滿意的,唐家駒是四轉選手,主動要求加入,雖然是流行歌手,他依然給予了重視,然后是第一天選中的劉菲菲,這是個唱爵士樂的女孩,在施耐德看來,雖然有些差強人意,至少比他第二輪選拔時候補上的那位流行歌手要順眼。
所以德國老頭的分組目的非常明確:看得順眼的一組,看不順眼的一組,最好是A組把B組全部干掉,剩下四個看得順眼的。
“老師您這……”白君文有些想笑,想勸兩句,想了想卻又忍住了。他知道,施耐德來華夏參加這么一檔節目,本身就是非常非常給自己面子的,要知道,施耐德這種音樂金字塔尖上的老古板,平時在美國是連世界頂級綜藝節目都完全不鳥的,而自己這檔節目,導師的出鏡率其實很高,對施耐德來說就更增加了困難,即便如此,施耐德還一直在好好的跟著,一方面是為了莫扎特,另外一方面,其實也是下定決心要為他最得意的弟子撐場子。
拳拳師恩,雖未明言,卻也足夠動人,他自然不好再用那些綜藝節目里的條條框框來強求施耐德了。反正最終的節目效果還是要看整體的,施耐德一個人執拗,對節目的影響也不算很大。
然而旁邊負責跟拍素材的工作人員卻忍不住笑了起來:“這樣的話,對抗沒有懸念,應該不好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