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聽見”
“那算了”
“嘿嘿,你媽不會生氣吧?”
“不會,反正快畢業了,她也不會問太多的”
“那就好”
(沉默了一分鐘)…………
“你們三個啥時候回去的?”
“吃過就回去了,他倆打了會臺球”
“也不知道叫上我”
“我們兄弟在一塊聚聚,你一女生在場哪好啊,再說白曉也沒去。”
“哼”
…………
“那你好好休息吧,沒事我掛了”
“嗯,你也是”我掛了電話。
我媽問我怎么是一女的給我打電話,我笑著說就一同學,我媽說快高考了可別分心,想談戀愛畢業了再談,這話搞的我特羞愧,為了掩飾我連忙應聲說:“我倆說好了高考之后再談”,我媽也就沒過問了。
其實,我覺得我媽挺開明的,有我這樣一個兒子讓他掉價了,現在想起來還覺得有點悔恨!
晚上,我翻開好些天沒寫的日記本,沒事看了看,原來我是那么消極,在這姑且摘抄下來和大家分享,不管怎么說,自我娛樂精神還是要有的。
以下如是:
《《《2007-04-14晚自習晴天
總想著要逃離。高三的生活讓我手足無措,一顆顛沛流離、孤獨無依的心始終找不到停泊的港灣。我真的是一個多余的嗎?
常常在想,哲人的思想好像一種無法遏制的毒品,一句句超脫世俗的話語就是使人上癮的罪魁禍首;讀的越多,一顆本來單純的心就會變的復雜,越復雜就越想在那字行之間找到一時的安慰。漸漸地,“毒癮”越來越重,開始討厭現實、逃避現實,整天滿腦子的空洞、無助、厭世,甚至想到了死。也許,就是因為這樣,我才想到了逃離。每天都是在渾渾噩噩中度過,無聊、單一的高三生活把我帶到了一條路的盡頭,我需要轉彎。53天——一個什么樣的概念,家長堅持、老師提醒、朋友鼓勵,對我來說,一切都好像是沙漠中的航船,不知自己在等待什么。一顆本來軟弱的心也會變的殘忍。連我都不相信自己為什么如此不堪一擊。我也曾想過要放下藏在心里的大大小小的包袱,義無返顧的拼他個無悔,但“三分鐘的熱度”后才發現那只不過是徒勞。一個曾經也輝煌過的男兒,如今卻被時間風化的形如枯槁,獨自徘徊在進與退的邊緣。可能沒有人會向我這樣。為什么這個世界會有這么多“偉大的哲人”,他們的那些“偉大而又卑微”的思想為什么就偏偏纏著我不放,太可怕了!
高考臨近,我不能在逃離了,但我該怎么辦呢?心里想的感覺總和別人的不一樣,這樣的生活讓我感到很疲憊。好像幾點流螢,流離在昏暗的夜空中;又似一只斷了線的風箏,不知何去何從.追憶歲月的流沙,零碎的足跡構成一條并不完美的曲線,它似乎又在告訴我,一個還未完成的心愿怎么能在人生的第一個驛站就永遠駐足?我很不甘心!
在漫長而又渺茫的黑夜里我獨自訴說著.心中的矛盾時刻痛擊著我未好的傷口,在這些痛楚之中,我顯得黯然神傷!
風,在黑夜中流著浪,渴望找到一個可以得到溫暖的地方,它在哪兒呢?是否會讓流浪與黑夜中的風兒不再那么惶恐?是否可以讓它永遠寄留在希望的羽翼中?》》》
顯然,我還是扯在世俗當中,拿它沒轍,我和它相互拖累,誰都不愿意放手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