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認真的聽著楊恭仁的話。
楊恭仁認真的看著李世民道:“陛下須謹記一個原則,不為州縣,無以至臺閣。”
……
楊天保早上起來與李婉早向楊恭仁問安,然而楊恭仁眉眼間卻藏在難以掩飾的喜色。
楊天保笑道:“阿爹,有什么喜事?”
楊恭仁笑而不語。
席間,楊恭仁吃著早餐不時的朝著門口張望著,仿佛要等什么人。
突然門外傳來長長的唱名聲:“有旨到,楊令公接旨!”
楊恭仁從容不迫的起身,楊天保趕緊起身緊隨其后。
楊府仆從早已輕車熟路擺好香案,
一隊元隨禁軍護送著一名中年官員,拿著圣旨前來。
楊天保隱隱約約感覺這名中年官員有些面熟,走到近前,他才發現居然是中書舍人岑文本。
岑文本躬身咳嗽一聲:“有旨到!”
楊恭仁躬身道:“臣聽旨!”
岑文本抑揚頓挫的說道:“朕惟治世以文,戡亂以武,雍州牧、左光祿大夫、觀國公倫,乃國之干誠,可堪大用。茲擢爾禮部尚書,參議得失,以輔國政,布告天下,咸使聞之。”
楊恭仁面無表情的接過圣旨。
楊天保目瞪口呆的望著楊恭仁,他清楚的知道在歷史上,楊恭仁自貞觀元年卸任中書令、平章國事以后,他就再也沒有擔任過宰相,直到去世。
而現在他居然直接以禮部尚書參議得失,在唐朝凡以“參預朝政”、“參議得失”、“平章國計”三個名義兼官者,都是宰相。
每天需要去門下省政事堂召開國事會議,但是這三個名目,事實上參預朝政最大,反而是宋朝正國的平章國事最小。
楊恭仁這個參議得失,就是類似于散騎常侍,相當于皇帝的顧問!
PS:今天有點卡文,只有一章,三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