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章挺橫的外鄉人
唐強拿著畫好的圖冊向李世民介紹道:“云州缺水,雨水不足,河面水位極低,不少土地灌溉困難,滿足居民和牲畜的需要之后就所剩無幾了,這點水是無法灌溉農田的。因此楊都督讓他們在這些地里種植狼尾谷!”
隨著云州都督府養活了五千七百余匹戰馬,每匹戰馬耗費草料需要三十斤,一年下來就是六十多萬石草料。
如果是游牧民族,六十多萬石草料算個屁,最多轉一次草場就可以解決了,關鍵是府兵不能像牧民一樣轉場,他們有固定的防區,而且有劃歸的農田。
狼尾谷名為草,習性也和草差不多,其實不算草,而是糧食。狼尾谷有個綽號叫“氣死鳥”,它結出來的谷物鳥根本就啄不動,得用鐮刀一粒粒的刮下來。
狼尾谷結出來的谷物富含淀粉,去掉皮煮熟之后就能吃,口感不一定很好,但營養還是有保證的,最重要的是它好養活,跟野草差不多,種下去就不用管了,因此不失為一種理想的作物,抗戰時期延安就曾大量種植。
這種草可以喂牛羊,結出來的果實也可以吃,雖然每畝只能收五六十斤,但勝在耐旱和能抗蟲害,收成穩定,種上十幾二十畝也能讓一家人吃上飽飯了。
在得知是狼尾谷的時候,李世民還親口嘗了一下這種谷子做成了飯,比栗米難吃,比麥子更粗,而且有點辣嗓子,不過吃過以后,后味反而有點甜。
李世民指著飯道:“雖然不好吃,但比吃土強!”
唐強指著狼尾谷飯道:“陛下,這個廚子該殺,他讓陛下吃谷殼,這種谷子應該去殼才能吃,他們像麥子一樣磨成粉,用羅篩去谷殼,留下細粉,可以做成湯餅、包子、甚至胡餅,臣這里還有一塊從云州帶過來的胡餅,就是用狼尾谷做的!”
唐強從懷中掏出一塊巴掌大的青黑色胡餅,李世民接過之后,并沒有直接吃,反而感覺非常硬。
唐強笑道:“陛下,云州發展的不錯,已經漸入佳境,搬遷到銀川平原來定居的人也越來越多,這種胡餅就是云州府兵的軍糧之一!”
說著,唐強望著宦官道:“去取一碗羊肉湯過來!”
宦官急忙轉身離去,不大一會兒,端過來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說是湯,不過里面羊肉至少超過一斤。
唐強將狼尾谷餅拿著刀子切成小塊,泡進羊肉湯內,不多時喝飽了羊肉湯的胡餅變得柔軟起來。
李世民不等唐強開吃,他直接拿起筷子夾起一塊胡餅,一邊吃一邊說道:“不錯,不錯,味道好極了!”
唐強道:“這種狼尾谷都是府兵家眷和農民在廢地上種一些,想收就收,就想收,落在地上的狼尾谷來年會生得更多,府兵通常都是在馬場附近撒了一些種子,根本也不用管,年年有谷子可以吃!”
李世民想了想道:“我終于明白楊令公為何說,不經州縣不足以為臺閣了!不通庶務,如何牧萬民?”
這種狼尾谷只是一方面,如果不是唐強拿著過來,李世民還不知道居然還有這種谷物。
神農償百草,挑選的也只是好種,產量高,而狼尾谷除了耐旱以外,不占任何優勢,楊天保在云州為了防止沙漠化,也從西域番人那里買來黑麥草,這是一種非常優秀的牧草,一畝黑麥草能提供的鮮草比草原上一畝草場所能提供的要多出數倍,同樣是一畝草場,種它能多養活四五倍的牛羊。
李世民一臉感慨道:“種糧食老夫見多了,種草還是頭一回見,開眼界了!看來云州還真離不了楊三郎!”
李世民拿著唐強整理的見聞錄說道:“這么說來,云州百姓以火炕和火墻,可以不懼冬日塞外之寒?以狼尾谷、黑麥草等作物,完全可以在草原上立足?”
唐強想了想道:“應該可以,臣在長州的時候,看到楊駙馬命人在建一種塢堡,面積不大,十里一堡,一旦聯成片,將來塞外再無胡人縱橫之地!”
李世民恍然大悟。
民生為主,軍事為輔,潤物無聲。
李世民不知道楊天保的這個策略,根本就不是他發明的,他只是拿來主意。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淪喪,諸胡紛紛趁著西晉朝廷崩潰,社會秩序崩塌,開始紛紛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