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保一頭鉆進長安科技學院,與大匠師楊思齊徹底開始試驗。楊天保最想弄出一個東西,那就是軸承和減震機構。
在這個時代,研制出精密軸承,明顯不現實,首先楊天保沒有辦法制造出工程鋼,不過,相天保看過后世抖音上有人手工組裝軸承,而且對于軸承的結構,他也是非常了解。
不過,其中難度依舊很大,主要是涉及到鋼鐵的問題。
這個時代的鋼鐵,主要采取灌鋼法冶煉,就是先選用品位比較高的鐵礦石,冶煉出優質生鐵,然后,把液態生鐵澆注在熟鐵上,經過幾度熔煉,使鐵滲碳成為鋼。由于是讓生鐵和熟鐵“宿”在一起,所以煉出的鋼被成為“宿鐵”。
雖然說這種冶煉方式,可以比滲碳法更高的效率,增加了鋼鐵的產量,讓鋼鐵打造成的兵刃,普遍裝備部隊,同時像陌刀、明光鎧甲這種耗費鋼鐵的裝備,廣泛運用起來。
但是,最大的問題是,這種鋼鐵只能產生固體鋼鐵,無法制造成后世的鋼水,直接澆筑各種零件,像軸承內部的凹槽,是沒有辦法打造出來的,而且這個時代沒有機床,也沒有辦法車出來。
直到現在,楊天保這才發現,自己大學里學到的東西,居然沒有半點用處,空有想法,卻無法實現,不幸中的萬幸,楊思齊的徒弟,可以按照楊天保的要求,打造出鋼鐵的橋式減震裝置。
留著軸承以后慢慢摸索,但是這種裝備著原始軸套的減震馬車,還是問世了。由于減震的作用,馬車可以用軸套的方式,進行轉向,所以楊天保制造了一輛,長約兩丈四尺,寬約一丈兩尺的龐大馬車,與其他馬車最大的不同,就是這是一輛四輪馬車。
四輪馬車比兩輪馬車最大的優勢,就是重心不再依靠馬匹承擔,可以載更加的物資。
這輛龐大的馬車,采取雙馬共駕,車廂用熟牛皮蒙制,里面可以直接躺著睡覺。
考慮到李靖需要抵達西海,也就是青海那里,冬天非常寒冷,楊天保又在馬車里設計了一套可以暖氣爐子。
只要爐火不熄,無論多冷,馬車內可以保證溫暖。這是一輛馬車式的房車,里面設成了床,還有可以方便的洗漱室,暖氣爐也可以進行簡單的烹飪。
雖然這輛馬車造價多達四百多貫,楊天保還真沒有什么想法,只是單純的想要減少李靖的顛簸之苦,這讓位大唐軍神多活幾年。
楊天保在李世民誓師祭旗之后,下令部隊開拔。
李靖率領大軍離開長安,在長安城外,楊天保帶著這輛還帶著桐油味的馬車,等在路邊。
李靖看到楊天保,還以為楊天保出自同仁之誼,前來送行。
不過,當李靖登上這輛馬車,也被馬車強大的功能給驚呆了。
“什么,送給我的?”
李靖目瞪口呆的望著楊天保道:“這輛馬車不便宜吧?”
“這也不算貴,馬馬虎虎四百多貫!”楊天保道:“希望借助這輛馬車,李大將軍可以馬到功成!”
李靖苦笑道:“你又不是不知道,西海那是什么地方,大雪封路,只怕行不了馬車!”
“不用擔心!”楊天保笑道:“看到這兩排鋼板了嗎?你只要讓拆除車輪,這就是一輛雪橇,可以在雪地上行駛。如履平地!“
李靖感嘆,如果是年輕的時候,確實是不用擔心身體,現在他的精力和體力都大不如從前,有這輛馬車,可以省事不少。
李靖道:”下不為例,馬車我收下,我可以答應你!“
楊天保愣住了。
天地良心,他絕對沒有想過要用馬車跟李靖換什么東西,或者說討要好處。
李靖道:“我可以答應你,把戰場繳獲物資,售賣給你,不過你不能太貪,總得給將士們一點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