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羊毛交易的規模擴大,唐朝與薛延陀、鐵勒、契丹諸部進行互市,用大量茶葉、雜糧、生鐵換取他們手里的牛羊馬匹。特別是漠南地區的很多小鹽湖,都在鹽湖畔建了工廠,用鹽湖里的苦水煮出精鹽,供應邊區,產量極大,而且便宜,深受諸部百姓喜愛。
聽到這里,松贊干布已經眉頭大皺。
眾所周知,大草原和大西北的沙海中有為數不少的咸水湖,烈日把湖水蒸發干凈了,就只剩下鹽了。
但是牧民仍然需要用牛羊跟中原交換大量的鹽巴,為什么?
因為大多數鹽湖里的鹽都是非常苦,甚至是有毒的,吃了那種鹽就要倒大霉了。草原上的牧民沒有掌握煮鹽提味的技術,就算掌握了,也沒有辦法發展像樣的食鹽工業,一來是因為他們鐵器稀缺,好不容易弄來的那點鐵器用來造兵器都不夠呢,還拿來造煮鹽設備?
二來,燃料也缺。
煮鹽是要柴的,那火一天到晚都不能停,大草原上除了草還是草,上哪找這么多柴?真要煮鹽,也只能燒干草,燒牛糞了,前者是牛羊的食物,后者是牧民日常生活中,在越冬的時候必不可少的燃料,拿這兩樣來煮鹽,那真的是耗子給貓當三陪————要錢不要命啦。
因此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只能守著那一個個鹽湖干瞪眼。
兩千多年來,只有西夏這個小政權干出過向關內出口食鹽的逆天事情,依靠向宋朝和遼國出口青鹽,西夏賺得盤滿缽滿。
西夏滅亡之后,一切又回到了原點,那些牧民繼續對著鹽湖發呆。
現在唐朝竟然開始大規模的開發鹽湖,這意味著他們雖然在邊關,但絕對不會缺錢,他們可以用鹽從游牧民族那里換到優秀的戰馬……
不能再等下去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唐國與吐蕃之間的差距,只會越拉越大,越來越懸殊。
松贊干布皺起眉頭道:“這么說,我們與唐國交戰,那就必戰無疑了?”
“贊普,也不盡然!”噶爾·東贊道:“我們唯一可以用兵的地方,就是河源軍!”
……
一隊女人兵保護著一輛高大的四輪馬車,沿著官道緩緩前行。按照朝廷體制,像楊天保這樣上馬治馬,下馬管軍的封疆大吏,家眷肯定是要安置在長安的。
不過,在長安待了三個多月,李婉寧就待不下去了。
沒有辦法,誰讓她極度缺安全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