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虹街。
臨街一家書店。老板好奇打量店內兩名客人。一位年輕人,還有一個十三四歲大的男孩。他們衣服很新潮,老板從來沒見過,如今津門洋人眾多,估計沒錯應該是舶來品。他們來到店里二話不說,直接給了一張百元大鈔,說是借地方查閱資料。要知道平常也有老熟客光顧,翻閱書籍,一坐一整天,臨走給幾毛錢銅子兒。
如今這兩位客人,出手就是一百元,如此大方的豪客,還是頭一回碰上。
韓浩聚精會神,翻閱手中一本名叫《中華通史》的書籍。越看心里越感到驚奇。這本書記載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詞句精簡,但各朝代大事件都有說明。同現實世界歷史比對,這個世界文明發展高度雷同,幾乎一模一樣。
唯一轉折點在明末,闖軍攻占都城,崇禎煤山上吊,而后清軍入關,明朝宗室逃亡。福王朱由崧監國南京,后即皇帝位,改元弘光。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在福州稱帝,改元隆武。還有一部分軍隊和官僚聯合起來,擁護桂王朱由榔為帝,改元永歷。但是隨著三王內訌和清軍的加大進攻,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鄭芝龍降清,局勢惡化,隆武帝被俘后絕食而亡。明軍滇黔防線被清軍迅速擊破,叛將吳三桂率清軍入緬,緬王莽白將永歷帝執送清軍。次年四月,永歷帝與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吳三桂所弒,明統始亡。
這部分跟現實世界明末歷相同。然而,在清軍入關八年后,一位驚采絕艷的女子出現,她為永歷帝幼女,父兄罹難僥幸逃亡,流落西南荒野,偶遇異人,傳授不世出武道。雙十年華,西南起事,振臂高呼,萬民響應。用了僅僅不到三年,剿滅滿清,登基南京,號武英帝,重建大明。
“……帝女御龍而戰,挾天地威,驚鬼神,日月變,蒼穹裂……三千里韃虜蠻夷,頃刻灰飛湮滅……”
這是一段形容女帝作戰的文字。在韓浩眼中,有夸大神化嫌疑。但只手之力,逆轉乾坤,這位女帝顯然不是普通人。
女帝繼位,沿用南明永歷年號,在位十載,開辟疆土,軍功鼎盛,威名遠播,八方來朝。
又是一個大明盛世,超越歷朝歷代,漢唐亦不能相比。然而在永歷十一年,女帝忽然宣布退位,從宗室挑選出一名繼任者,自此了無音訊。
女帝消失在歷史長河,武功遺風,影響后世深遠。南明舉國上下,武風昌盛,綿延至今。
到了近代,世界格局發生變化。西洋列強崛起,船堅炮利,貪圖中華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以武力要挾開放通商口岸。
不似現實世界的滿清,南明皇朝不肯妥協,調集兵馬,舉國相抗。
戰火綿延幾十年。雙方互有勝負,勞民傷財,民不聊生。受西方列國群攻,南明一方損傷更嚴重些。外患未除,內部紛爭不斷。現任武承帝幼年繼位,無法親政,兩宮太后執掌軍國大權,任人唯親,導致朝野上下不滿。以孫武為首革新派官員,伺機發動兵諫,逼迫兩宮太后還政退隱,建內閣,改國號,變革中華。
如今的情況,中華政府成立,孫武為首任總理大臣。南明皇室也沒廢除,武承帝作為國家象征,民眾精神領袖,除了失去軍政大權,地位仍舊尊崇無比。
花了兩個小時,讀完《中華通史》,韓浩對這個世界歷史文明,以及現今情況,有深刻了解。任務背景很重要,熟知之后,對接下來的行動有幫助。
瞅見肖成慶還在津津有味,讀著當地不知名作者撰寫的野史故事。韓浩沒打擾,轉過身,去跟店主聊了起來。
“老板,你認識鐵衣門那位鐵大俠嗎?”
“小伙子怕不是津門本地人吧!”
提及鐵衣門,還有那位鐵大俠。店主立刻坐直身子,言語充滿敬意。
“在咱們津門,可以這樣說,上至八十歲老叟,下至八歲孩童,沒人不認識鐵大俠。”
店主四十來歲,打扮像文人,很健談。說起那位鐵大俠,話匣子打開,滔滔不絕。
“我們津門居北,武風極盛,轄區大小門派武館足有近千家……”
津門習武成風,門派眾多,鐵衣門也是其中之一,規模小,名聲不顯。但就在月余前,橫掃北方六省,挾勝而來的西洋武士團,在城隍廟擺下擂臺。三天三夜,敗盡津門各派高手,污蔑華夏子民皆病夫,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