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就是要買把斧頭么?怎么要跑到市里去?鄉里就有,你騎摩托去還快。”
周青峰爭辯了一句,“我是要定制的。”
“種地的鋤頭,鐵鍬,犁耙那個不是定制的?鄉里鐵匠干活還勤快,你要啥有啥。去市里,未必有人理你。要是弄把斧頭就得去市里,我們鄉下還干不干活了?”
玉蘭嫂子說的在理,笑話周青峰啥都不懂。鄉村對鐵制工具需求大,不可能都靠市里解決。他無言以對,只能乖乖的騎著摩托去了趟鄉里。
南頭鄉還不止一家打鐵的,甚至有專門的機修廠,農忙的時候要保障全鄉農田機械的有效運作。農閑的時候就幫十里八鄉的老百姓打造些工具。
機修廠就是個大院子,兩個車間叮叮哐哐的響。摩托停在廠門口,就有個師傅出來問,“小伙子,要買啥?”
“想買幾把斧頭。”周青峰掃了眼這機修廠。這地方貌不驚人,土里土氣,設備老舊,人員普通,一看就沒啥科技含量——可斧頭對現代工業來說同樣沒啥科技含量啊。
廠里師傅聽著要買斧頭,把周青峰領進了廠子的陳列室。他指著墻角的一排斧頭,“小的七塊,大的十五,你隨便挑。”
周青峰隨便抓了一把,問道:“這斧頭能破甲,呃......,能劈鐵不?”
師傅哈哈一笑,抓起一把斧頭,找了根幾毫米粗的鋼條,隨手劈成幾段,“斧體是鑄鐵的,斧刃是高碳鋼,經久耐用,絕對好使。壞了免費給你修。”
周青峰抓了把小斧頭掂了掂,覺著這玩意完全可以當自己的備用武器。他又問道:“有更大的斧頭嗎?”
“你要多大?”
“我不要木柄,只要斧頭,但得上八公斤的料,分量得足。”按體重算,周青峰一次只能帶八點五公斤的現實物品運往異界,太重了他帶不過去。
師傅搖頭道:“哎呀......,沒這樣的斧頭,也沒這樣的賣法呀。”
周青峰嘴里蹦出一句,“定制,您只管報價就好了。”
只管報價?
想起這小伙子是騎著摩托來的,廠里師傅心里轉了一圈,試探的說道:“定制很貴的,一把斧頭得上百,不劃算。”
上百就是訛人了,周青峰砍價道:“我要二十把定制的大斧頭,不要木柄。但要堅固耐用,斧刃能斬斷幾毫米的鋼條。你給報個價。”
二十把大斧頭,這是要開斧頭店呀!
廠里師傅把周青峰上下打量一番,“五十塊一把,先交一半定金。”
五十也貴了。周青峰喊了個一口價,“三十塊一把,我立馬交全款。我又不要木柄,給我留好斧孔就行。”
三十塊一把,二十把便是六百塊。周青峰把錢都掏出來以示誠意,順口還要個贈品,“錢在這,絕不反悔。我以后買工具還常來。你們再送我一把小斧頭,如何?”
看到幾百塊錢,廠里師傅終于確定——這家伙確實是要開斧頭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