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老師像雀兒般,歡歡喜喜的跟著周青峰回家。而在他們離開市里沒幾天,《天陽電視周報》就刊登了那則‘兩百元月薪’的廣告。
這年月,人們獲取信息都靠讀書看報,廣播電視。能在報紙上占有一席之地便是實力象征。很多企業因為廣告打的好,在那個時代獲得超乎想象的利潤。
《天陽電視周報》面向天陽一市十四縣的范圍發行。這是周刊,一個月就只有四期。除了村里少有人訂,鄉鎮都有很廣大市場。一份地區性小報,發行數量輕輕松松幾萬份。
周青峰吐槽自己打了個豆腐干大小的版面,可實際上大多數廣告只有兩根指頭寬,字體也很小。他的廣告好歹有塊豆腐大,版面也最好,黑粗體的‘兩百元月薪’極其醒目。
天陽市的人們收到報紙,打開一看就會被廣告標題吸引。現在整個社會經濟都不好,兩百塊一個月對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來說都是不可想象的收入。
廣告發行的當天,接待過周青峰的報社主編回到家。他愛人就新奇的拿著報紙問道:“你們報社刊登的這廣告是真是假?”
報社主編一看那行黑體字,就搖搖頭道:“我也不知是真是假。”
主編愛人壓根不信,“兩百塊一個月嘞,比你這國家干部的工資還高。你們報社就沒查這家‘圣光機械’的老底?”
周青峰之所以拒絕跟馬婧一起在報道上署名,就是不喜歡被人查老底。可他要發展,又不能默默無聞。給企業登廣告已經是他能想到最均衡的道路。但他還是低估了傳統新聞媒體的調查能力。
“接這廣告的當天,我就打電話問了南頭鄉的文宣干事。這家‘圣光機械’是他們鄉突然冒出來的私人小廠,開這廠子的是個年輕小伙,估計是搞走私賺了點錢,膨脹了。”
走私?
主編愛人就來興趣了。
現在有走私門路的不但不被社會鄙視,反而是能力的象征。像報社主編這樣的體制內人士,誰家要是沒幾件進口貨,那是要被鄙視的。
“走私好啊,那小伙子走私啥?”主編愛人高興著呢。
報社主編也笑了,“聽說那小子能耐不小,啥都走私。從進口自行車到進口家電,甚至還有些港臺流行的衣服。我覺著給個面子,說不定是條路子,才給他做這個廣告的。”
新聞媒體的嗅覺最靈敏,報社主編早就知道南頭鄉有人在私下賣進口的大彩電。體制內的人都想著能不能聯系上,頂多奇怪這貨源怎么會出現在一個窮鄉僻壤。
最后總結......
“報社里不少人都知道這事,那小子來打廣告,我們就先看看情況。他要真有能力,正好問他買點進口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