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搞定航天級芯片的是航天九院的772所,還不是關鍵的主控CPU,也要到03年才成功。
等到11年,國產航天級CPU作為進口CPU的備份升空。要到15年‘北斗’雙星發射,才算國產CPU扛大梁。
現在還是91年,周青峰把386EX拿出來,著實把帝都控制工程研究所上上下下都驚了一把。他還以為‘386’是低檔貨,殊不知這玩意是妥妥的高科技。
強悍的處理器能實時處理載荷數據,接受地面指令,管理控制姿態。它可以大大減輕衛星的重量。
供電,板線,外設都可以簡化。把有電路實現的功能挪到CPU上去。
實際上芯片的原名就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一顆‘386EX’集成了幾十萬顆晶體管。這些管子若是不集成,衛星只怕得有上百噸重。
原本研究所的人員只能圍繞低端的處理器如80C86來設計衛星。現在有了高端貨,研究思路就可以大大拓寬。
而且這次弄來的‘386EX’還不是少少的一兩顆,光是樣品就給了二十多顆。這除了用于地面測試,完全可以用來生產一顆衛星了。
畢竟現在的衛星可不是量產化的,每一顆都稱得上是定制。
而蕭金浪還說周青峰能弄來更多的尖端宇航級處理器。不同品種,不同性能,應有盡有。
除了CPU,還有宇航級的存儲器,高性能電池,高增益天線,數據處理的DSP,轉換器,數據總線,發射器件。
就差把一顆衛星直接給搬過來了。
所里的研究員越聽越興奮,掏出筆在自己的小本本上不停的記。一邊記,他一邊反復的問。
“這些東西都可以有?”
“不敢相信啊!這些東西太尖端了。”
“美國人要是知道了,非得氣死不可。”
“哎呀,你不該告訴我這些。保密條例要牢記。”
“消息一旦外泄,這位海外的同志就危險了。”
“算了,算了,我不問了。一定要保護好這條路子。”
“讓那位同志不要老想著搞好東西,搞的越多越容易暴露的。細水長流更好些。”
寫到最后,研究員停下筆將自己所有的記錄連帶后續的空白紙頁全部撕下,點火燒掉,“這個信息不能透露給外人知道,必須嚴格保密。”
就這會,招待室外響起敲門聲。
所里的年輕人把中年研究員喊出去。蕭金浪看他們附耳低語幾句,中年研究員更是眉開眼笑,喜不自勝。
“好好好,有兩款大功率砷化鎵MOS管通過了測試。性能指標比我們現有的產品提升十幾倍,體積小,重量輕,發熱也小。
南京的14所消息靈通,電話已經打到部委,要求分一批樣品給他們做雷達。呸......,他們想得美。東西到我們手里,誰也別想搶。”
中年研究員戴著眼鏡,一套中山裝穿著斯斯文文的,可話到最后流露出一股笑罵自如的匪氣。
蕭金浪也不覺莞爾。體系內搶經費,搶人才,搶設備,乃至搶一切可以搶的東西,這都是良性競爭的常態。
一個院所的頭頭若是不去搶,底下的人會覺著這樣的老大沒志氣,領導會覺著他工作態度不積極。
說到這,中年研究員朝蕭金浪問道:“一周內,我們會對此次樣品做全面測試,報告很快會發出來。我現在就想問問,下一批樣品什么時候到?”
蕭金浪頓時苦笑,“這個么......,應該很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