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這個信息網絡上能找到各地準確的商品價格,供需數量,物流成本,甚至是天氣情況。
比如‘圣光’需要食物加工生產線,具體的性能要求和采購價格就可以借此發布出去。
這是個新事物,國內懂這個的只怕沒多少,可以找馬主任幫忙,也可以找渡邊幫忙。
馬主任那邊有些管全國經濟流通的。比如之前我們招募了一個鐵道部的老科員,就熟知車皮運量。
渡邊那邊應該能找到些懂金融股市和信息處理的。現在日本股市崩盤,已經跌了快一半,應該能找到百把號我們需要的人。
搞這個花錢不會少,但不要怕花錢。幾千萬上億都可以花,使勁花。總之這事宜早不宜遲,早點掌握這張信息網,對我們來說效益極大。
信息傳播的越快越廣,其效應就越大。”
周青峰說的太粗略,何玉蘭更是不明白什么‘網’不‘網’的。但很顯然,他描述的是企業間‘B2B’的商貿網絡。
類似‘阿里巴巴’。
跟毛子談‘罐頭換飛機’時,周青峰就產生了類似的念頭。
當時帝都飯店的會議廳被改成了臨時辦公點,談判團幾十號人聯系全國,幾天的功夫有上千家單位加入了這場易貨貿易的盛宴。
由于資金緊缺,成百上千萬人希望把自家企業出產的商品賣出去換錢。其急切的熱度從辦公點二十四小時不停的電話就可以感受到。
上千家單位的聯絡方式就是一筆信息財富,引申而出便是‘黃頁’。
按企業性質和產品類別編排的工商企業電話號碼簿,以刊登企業名稱,地址,電話號碼為主體內容。
但周青峰并不滿足于搞一本呆板的‘黃頁’,他想要一項更加靈活的信息服務。
現在還沒互聯網呢,信息傳遞的主要手段除了電話就是傳真機。只要電話線是通的,幾千上萬公里外也可以收到傳真。
但靠人力收發全國各地的傳真信息,‘圣光’只怕得多雇傭上萬人。所以藏在總部地下室的那臺‘矩陣’就得派上用場。
必須要有一臺專門的傳真服務器,接受處理并保存電話線里傳來的信息。這個信息還必須要能被快速檢索,重新發布出去。
軟硬件方面都得有專業人員干這活。
實際上國際性的大通訊社就承擔了類似的任務。他們在世界各地派駐記者,將重要的政經信息匯總再發送。
快速而精準的信息能帶來巨大價值,巨量信息匯聚也有巨大價值。
如果簡單點,‘圣光’也可以像目前正火熱的呼叫中心一樣,雇傭幾百個小姑娘坐在電腦前接電話。通過人工的方式錄入和通報需求信息。
任何人只要打電話到‘圣光網絡’,就可以通過少量關鍵字查到自己最需要的商業信息。
想想這土法上馬的‘互聯網’,周青峰竟心潮澎湃,“問問蕭金浪,他應該熟悉通訊社方面,興許能找到些相應的熟手來幫忙。
讓史維奇的‘矩陣’小組想想辦法,我們還需要數據庫方面的人才,需要有專門的信息處理軟件和硬件。”
對于如何建立信息網,周青峰也只能提出構想。這需要各方面的人才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但毫無疑問,他的野心極大。
“青峰,你搞這什么網能做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