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藤田樂意不樂意都得教。他開始還想留一手,但這種大型的玩意不是一個人能搞定的。
中方‘學徒’每時每刻都在提問題,恨不能連藤田放個屁都問一下。因為還有一部MBP-110S將要運來,后者將完全由中方‘學徒’動手組裝。
藤田偷偷問過了,他身邊的‘學徒’有從帝都來的高級研究員,有大學的年輕講師,有從生產線自學鉆研上來的青年技工。
國營廠把高工資給領導。‘圣光’是相反的,給專業人員。
這個‘學徒’團隊是精挑細選而來,每人最低五千軟妹幣的月薪,學成后給一萬。但如果學不成——藤田還得繼續教下一批,現在這批學徒將被淘汰。
末尾淘汰制,相當殘酷而不講道理的激勵制度。
開出高工資給出晉升階梯的同時,‘圣光’非常專注于剔除集團內的蛀蟲。
能力不足的職工根本熬不過三個月試用期,集團會定期進行考核。哪怕是在后勤里當個清潔工都有量化的考核指標。
這種嚴苛到不近人情的方式甚至超出了日式管理的范疇,連藤田都感到極其難受。
可哪怕最媚日的翻譯都對此苦笑道:“沒辦法,不能松。一松就會有人鉆空子。我們的職工大多數素質很低。
不比貴方普通職員都能大學文憑,我們這里好些還是初中高中文憑,能讀個大專就了不起。
過去國營廠太散漫,沒有任何盈利能力。現在集團的要求是‘進廠就要繃緊神經’。因為不把條條框框規定死,很多人就會亂來。”
翻譯越是這么說,藤田越是不爽。他倒情愿手下的‘學徒’散漫些,可周青峰絞盡腦汁制定規章制度,就是為了杜絕散漫。
重新組裝MBP-110S花了一個多月,這期間還反復拆開由‘學徒’進行實踐。直到他們完全掌握為止。
讓藤田最吐血的是,就這么裝啊拆的,‘學徒’們居然在嘀咕要如何用國產貨替換MBP-110S的部件。
還別說,‘學徒’們真有這樣的計劃。這是集團下達的研制任務,要求對九軸五聯動機床進行國產化。
就算一開始造不了五聯動的高檔貨,造個四聯動三聯動的低檔貨也行。造不了加工十幾米大型工件的,造個加工小工件的也行。
藤田知道后要吐血。當初東芝賣貨給聯盟,毛子也沒提這樣的要求啊。后者頂多要求能自己組裝而已,沒想要自己生產。
這種花家的人就是事多,野心太大。
完成第一臺MBP-110S的組裝和測試驗收后,藤田就拒絕再教下去,他就想回國。可他不能回去。
三井跟‘圣光’的談判一切順利。雖然半導體產業鏈的合作還沒談下來,但貸款購買電子元器件的合作卻確定了。
同時‘圣光’提出要求,強化機械裝備的生產能力。
藤田作為雙方合作的直接人員,被要求繼續留下來。同時,三井方面要藤田多多收集些關于‘圣光’工業能力的情報。
“真是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