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火車臥鋪,到天陽正好是晚上。乘警大概是知道藤田身份,頗為照顧,到天陽還提醒他下車。
天陽站正在改造,藤田下車就感覺自己仿佛置身工地。站臺被拆掉大半,帶安全帽的工人忙著加班加點澆筑新的車站候車廳。
工地腳手架上亮著明晃晃的大燈,幾臺水泥攪拌機發出隆隆轟鳴。車站的工作人員拉出安全線,手握大喇叭引導下車的人流。
只剩一半的站臺上豎著大大的日語牌子,寫著‘歡迎日本友人藤田隆二閣下’。牌子下站著好幾個人,東張西望的。
‘昭和志士’才下車,看到招牌上‘友人’二字,完全沒脾氣。乘警還特意向站臺的迎接人員喊了聲,當即好些人呼啦啦的涌了過來。
藤田知道有一位姓蕭的集團高層會來迎接,他看領頭來了個眾星捧月般的人物,連忙伸手用日語問候道:“蕭桑,辛苦了。我是藤田。”
握手的這位聽不懂,倒是旁邊的翻譯愣了一秒,立馬向雙方介紹,著重提了句——領頭這位是副市長。
哈哈哈......,一路握手,也沒幾人知道這份尷尬。真正的老蕭排在第三位。大家還要面對鏡頭笑一笑,方便明天的電視節目素材。
有周青峰在,蕭金浪莫名的多掌握了幾門外語。確定雙方身份后,他領著藤田登上轎車,帶對方先去市招待所。
路上經過市區,工地更是處處可見。挖掘機,打樁機,攪拌機,腳手架,鋪滿了整個城市。
藤田透過車窗,感慨了一聲:“蕭桑,天陽很像五十年代的日本。”
蕭金浪正想著如何找話題,回味這句話后哭笑不得。五十年代的日本可不就是朝鮮戰爭迎來一波建設潮?
二戰后日本滿目瘡痍,要啥沒啥,窮的很。女人都靠為美軍服務來賺錢養家,吃個斯帕姆罐頭就能掉眼淚。
得虧朝鮮戰爭爆發,美國人決定就近采購軍需,不但給日本人下了大筆訂單,還給了貸款和技術。
日本戰后能恢復的那么快,得感謝種花家把鷹醬暴揍了一頓。這份間接的恩情總是要還的嘛。
“這些設備都是種花國產的嘛?”藤田到底是搞制造業的,隨便掃一眼就關心工地上的設備。
蕭金浪解釋道:“一半國產,一半進口。其中攪拌機基本是‘圣光機械’自產的,集團上半年超標完成日籍工程人員的招募任務,我們的技術實力獲得大幅增加。
進口設備中大部分是從俄國易貨采購的,還有些來自日元貸款。總的來說我們施工設備已經相當現代化了。”
蕭金浪說來自豪,但還有所保留。
周青峰目前也算改變制造業發展思路,光靠自己建廠太慢了,必須盡可能利用國內現有的產業鏈。
‘圣光機械’更多的是研發,全國采購標準零配件進行組裝。招募來的日方工程人員有大半分散在各地機械廠,強行提升廠家技術實力。
目前的‘研發’也比較水,基本上就是引進日方技術和規范,照抄作業——說白了,‘圣光’屈從于當前國內的制造業水平,還是走上了山寨仿制的‘老路’。
說好聽點,叫做曾經的‘成功道路’。
但效果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