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田到了廠門外,登記驗證所有項目全都不會少。他看到新廠區旁邊還有一片更大的工地在建設,問道:“那也是電池廠?”
“是啊,三期工程。”
“也是引進我們日本的技術?”
呃......日籍職員變得支支吾吾。
藤田醒悟的特別快,“集團打算自己造?”
日籍職員只能嘆氣的說出實情。
電池廠一期改造在市內,效果很好,但規模太小。于是二期上馬了,花掉了集團五千萬美元的外匯,總面積四十萬平方米。
連人員帶設備外加材料和技術,全部是三井提供的,這筆生意利潤極高。好處是建設的極快,都是成熟技術。
可就當三井以為能接到更多的廠房訂單,‘圣光’轉而按日方標準在國內找供應商蓋廠房。
三井覺著‘圣光’在開玩笑,但‘圣光’是認真的。
周青峰拿出同樣五千萬美元來,聯合國內各大科研院校,要求蓋一個同樣水平但規模更大的現代化廠房。
類似的項目還有很多,前一章說的ABS技術就是如此,現代化廠房也是如此。
帝都部委對研發的投入都沒‘圣光’大方,以至于很多國內單位餓狼撲食般涌上來干活。
“二期廠蓋了一年半,連個螺帽都是從日本運來的。三期廠規模更大,投資更多,預計三年蓋好,但給三井的訂單金額卻不到兩千萬美元了。
三期若是能成功,‘圣光’還要去河南安陽蓋四期,三井只怕就拿不到什么訂單。我們原本以為能大賺一筆,可現在看來情況不是太好。”
日籍職員受雇于‘圣光’,卻還是希望日本國內的財團能多賺點。可按‘圣光’這架勢,教會了徒弟真能餓死師傅。
藤田甚至能想的更深入點。二期廠是樣板廠,來參觀的人特別多。以‘圣光’的尿性,三期若是成功,同樣的經驗肯定會向全國推廣。
到時候可不僅僅是‘圣光’系的工廠訂單會在國內消耗,連帶其他企業的高標準廠房必然會在依靠國內力量建設。
高標準廠房是現代制造業的基礎,光是一個空氣潔凈度就是硬性要求,對通風排污供電通訊控制等方面都比老式廠房有跨越式的進步。
國內企業經常引進先進設備,卻不引進配套的廠房。該省的不省,不該省的拼命省。新設備和老廠房混在一起,根本無法生產出高質量產品。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圣光’總裁對現代工業還是很了解的嘛。”藤田長長的感嘆道,“有如此強勢的領導者,果然是‘圣光’發展的力量源泉。”
幾個日籍職員相互對望,低聲糾正道:“樣板工廠最早不是總裁提議的,是渡邊副總裁為了提高管理效率,向集團管理層提議的。
由于二期造價太高,集團內好多人都罵渡邊是內奸。可二期造好后,大家又再次贊嘆渡邊閣下高風亮節,目光長遠,是國際友人。”
藤田都沒聽第二句,第一句就把他惹毛了——渡邊,果然又是你。你這個日奸,總有一天要被天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