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地處內陸,市區面積遠比不上一線大城市。它是圍著滇池東面而建,南北狹長的弧形地帶。
現在昆明市區遠沒有二十多年后大,巫家壩機場距離市區非常近。市里人口只有三百多萬,市區更少。
市里干部開著車,指著郊區大片的空地說道:“跟‘圣光’合作有個好處,他們喜歡到郊區重新蓋房子。
市里把這塊地免費給‘圣光’,‘圣光’就搞規劃把這里建成一個產業新區。聽說他們在魔都都這么干,跑到浦東那片荒地蓋房子。”
央視節目組的女記者跟著嘀咕,“何止是魔都,‘圣光’在全國各大城市都這樣,在帝都三環外也是圈地蓋房子,天曉得他們為什么特喜歡蓋房子?
三環就夠偏了,三環外更偏。臺里安排我們去采訪過,新房子周圍都是成片的菜地,連路都沒有。那地方蓋房子給鬼住不成?”
市里干部笑哈哈,反而對這央視女記者看輕幾分,覺著對方白長那么好看卻沒腦子。不過想想‘圣光’來昆明之前的自己,又笑不起來。
“世界會變的。”干部扶著方向盤,長聲嘆道:“待會送你們去看看‘圣光視聽’的工廠,就知道世界變起來也很快。”
女記者又好奇了,“‘圣光’的工廠有啥特別?”
“市郊會蓋新的大型現代化工廠。但為了趕進度,‘圣光’改造了市區原有的幾家電子廠的廠房。我們也沒覺著這有啥特別,但‘圣光’顛覆了很多東西。
電子廠嘛,就是裝配,點焊,擰螺絲之類的。可‘圣光’派來了好多日本工程師,對工廠環境,制造流程,品質管控,乃至勞保用品都有要求。
這對于我們來說真是特別的別扭。過去裝配是工人的事,怎么順手怎么來。現在不行,有一整套的規定。
二月份‘圣光視聽’開始招工做培訓,我作為對接干部也被逼著參加。那日子可真難過喲,所有習慣都得改。
就好像用鐵鉗硬把你的腦殼擰個方向,非常痛苦。”市里干部談起此事就連連晃動腦袋,仿佛經歷噩夢方才蘇醒一般。
對于土生土長的內地成年人而言,猛然接受現代工廠里的條條框框,會發現自己話不會說,路不會走,所有認知被顛覆,必須重新學習。
這其中的痛苦難以對外人言表。
可是痛苦歸痛苦,市里干部晃了腦袋后繼續嘆道:“但‘圣光’厲害就厲害在這里。不得不佩服它的改造和培訓是對的。
按報紙上說的,叫做‘真真切切幫助內陸省份進行制造業的規范化,帶動產品質量和勞工權益的提升。
市里原本有‘山茶’電視,‘蘭花’冰箱,‘白玫’洗衣機之類的電器生產線,一直都是明星企業。
可幾年前這些企業就不行了。
比如‘山茶’還在生產黑白電視機,產品老舊賣不出去。廠里也花大價錢賣日本的彩電生產線,可沒有彩管根本搞不起來。
這次重組也包括對這些老廠的改造。‘圣光’真是擰著過去的‘死腦殼’轉彎,大刀闊斧的改革。
去年‘圣光’靠部委的力量強行注資咸陽彩管廠,提升其技術水平,降低成本。今年就看到了效益。
也就兩三個月的功夫,‘山茶’廠靠改進外觀設計,強化內部管理,用咸陽彩管廠的國產貨,愣是也把廠子救活了。
現在產能是過去的幾倍,成本還下降一半,企業不但能還貸,利稅還暴漲,市里也大松一口氣。只是好些老職工改不過來,只能下崗。”
說來唏噓,實情更為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