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南亞,在中亞南亞,在東歐南歐,在非洲南美,在這些法規不健全的地方,VCD完全暢銷無阻。
因為可以賺取外匯,‘圣光視聽’在各省的工廠干脆減少了對國內的供應,專門出口。此舉不但不受責怪,反而被大加贊賞。
可這東西在歐美日等地的遭遇就不同,從一開始就受到執法機構的打擊,可越調查越發現背后的水很深。
所有經銷商提供的海關進口文件完全以假亂真。除非到海關去調原始檔案,否則沒誰能輕易分辨。
美國海關一開始認為己方出現內鬼,海上緝私人員也想方設法追查走私路線。但調查人員很快發現‘圣光’不虧是一家搞走私起家的集團,死活查不到他們的走私路徑。
憑借職業敏感,布拉頓認定這是個大新聞,背后肯定有能掀起驚濤駭浪的內幕。可調查了幾個月,這位《時報》主編也沒獲得什么突破性進展。
通過偽造各種進口和運輸文件,‘圣光’93年在美國至少賣掉了十萬臺VCD和五百萬張盜版光盤。而這僅僅是‘圣光’目前半個月的產能。
禮物拆了一半,布拉頓覺著索然乏味。他坐下來翻閱手頭的《圣光經濟周刊》。這本刊物目前已經出多國語言版,影響力越來越大。
在《周刊》的93年12期上刊發了‘圣光視聽’的年末銷售預估和下一年的生產張望。這家子公司在大洋彼岸建廠的速度極快,短時間內構建起強大的生產能力。
根據公開報道,‘圣光視聽’在93年賣掉了一百萬臺VCD,已建成十二條生產線,年產能達到一百五十萬臺。公司打算在明年將產能提升到五百萬臺。
至于VCD盤片產量,雜志上沒說。但布拉頓自己預估,‘圣光’暗中銷售的數量很快會突破每月五億張。
這個數字來自于近期日韓化工品中聚碳酸酯的出口增幅。
“繞過各國監管,直接把商品賣到最終市場。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布拉頓主編已經安排多名資深記者對此進行調查,在警方內部尋求線索,甚至收買地方幫派成員充當線人。
就目前所知,‘圣光’有一張非常高效的底層銷售渠道。在無法公開銷售后,它很熟練的找到了地方幫派來賣。
十萬臺是近期尚未完全鋪貨,僅僅在紐約一個地方的銷量。按照老美的消費能力,整個美國的年銷量絕對不會低于五百萬臺。
由于銷售極其火爆,地方幫派為了貨源甚至能打起來。可貨源究竟是怎么來的,卻沒人能說得清。
曾經有線人向布拉頓提供了簡單的消息,貨物直接出現在紐約港的倉庫,幫派人員直接開車去運就好了。
等布拉頓還想知道更多,他的線人已經被公開處刑,甚至連他本人都收到多次電話和郵包威脅,要他停止調查。
但布拉頓對這些威脅嗤之以鼻,他只考慮到‘圣光’在銷售VCD過程中的收益——哪怕一臺的毛利只有百分之二十,也足以讓美國對這家集團的制裁變成笑話。
“這背后肯定藏著不為人知的運輸手段。”
布拉頓主編認定了這一點,他放下看了十幾遍的《周刊》,挪了挪久坐發麻的屁股,決定起身去上個廁所。哪怕蹲在馬桶上,他都在沉思。
然后.....,馬桶下突然傳來一連串的低沉悶響。
“哦,上帝啊!這該死的馬桶噴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