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飽餐一頓后,陸青便出門去四周尋找可以引流到宗門附近的山溪。
青山宗地處山巔,三面都是峭壁,只有南坡處有一片樹林向下蔓延十丈左右,再往下兩丈有一處凹陷的平臺,和另一座山脊相連。
水往低處走,想要把山溪引到山巔附近,難度不小。
可惜修為境界不夠,若不然憑借山河決也不是什么難事。
一番尋覓,南山西側就有一條寬約一丈的山溪,源頭處有地底清泉從山巔石縫中涌出。
對比大青山的海拔,還略高一些。
二者相距百丈。
如此甚好。
落地觀察四周的地形,山頂多為巖石,縫隙中雜草叢生。
陸青回首去看遠處的大青山,若要引流過去,落差不能太大,最好是把水引到南坡下面的凹地中,蓄成天池,這樣宗門的日常用水還算方便。
說干就干。
也不管細雨濕衣,長劍背在身后。
“山河決!開!”
一條巖石水道自源頭處緩緩分開,清冽的山泉不斷涌入。
約莫掐算好水道的下沉落差,依法炮制,向大青山方向開鑿過去。
中途休息三次,用時兩個時辰,終于把山泉引到了南坡下的凹陷里。
用山河決把此地略為修整一番,等到續滿以后,在西側開了一個拳頭大小的豁口,水滿自溢,任由其順著那邊流淌出去。
水流淌的久了,自然會形成另一條山溪。
御劍臨空,觀摩建好的天池許久,再看南坡,陸青心道,就算這樣,取水還是不方便,而且異常危險。
南坡陡峭,上面老樹林立,東側為垂直巖壁。
如這般的雨天,腳下一滑,多半會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也不知張天生是如何提心吊膽的在這種地方砍柴。
該如何改造,還需考量。
山河決簡單方便,但宗門附近就這一片樹林,強行動土改造,以他現在的修為還做不到保持住原樣。
而且取水也麻煩,雖說可以建造階梯,但十三丈的落差,費力事小,路窄濕滑,挑水之人掉下去摔死才是最應擔心的事情。
一時半會想不到解決的辦法,見天色不早,衣衫也已濕透。
陸青便動身返回宗門。
正好張天生在門外收集雨水,見他一副落湯雞似的模樣,急忙拿著皮傘走過來,道,“您怎么淋成了這副模樣?!”
“宗門內每日用水是一大難題,趁著這幾天安穩無事,剛才我去南山引來一條山溪到南坡下面的天池里,不過想要用上還得容我多想想,把那里改造一番才行。”
“這雨天的...您又何必勞心費神呢,我這就送您回房!”
陸青微微點頭,不再說話。
不過只此一件事,張天生的心神頗為觸動。
原以為上山侍奉仙宗,修仙者的生活應是季行村長故事所說。
餐食日霞不問事,深居云海逍遙游。
悠然自得觀天道,一朝登仙定長生。
但見陸青整日除了修行就是為了宗門忙里忙外。
上山三天,修行界的事情和他想象的完全一樣。
再想到劉虎的經歷,心中不禁暗自感嘆。
道是登仙道,人乃平凡人。
人人都道修仙好,卻不知,事必躬身親為,道路崎嶇坎坷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