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稍縱即逝,就是這一瞬間的遲疑,對面修飾的彎刀已經揮起。馮茂不得不正面迎擊。配合了對方的向前,馮茂稍稍后退,長劍刺向送上來對方胸口。
彎刀擋住馮茂的長劍,卻沒有彈開長劍。隨著手腕角度的變化,刀鋒攻擊范圍又指向馮茂的腹部。馮茂右跨一步,拉遠和對方的距離。長劍也開始轉化方向,指向對方的右肩。
“不錯。”修士稱贊的同時后退兩步,“馮殿下,不如你把車交給我,咱們到此為止。”
“那得閣下先打倒我才行。”馮茂挑釁著對面的修士。
“也不是不行。”修士語氣中并不怎么認真,“只是我與孫公主有些交情,再打下去,我可不能保證只打倒你。”
“等閣下做到了,再這么說也不晚。”馮茂再次向修士走去。
“嘖嘖!”修士咋舌兩聲,彎刀已經揮動。馮茂也用盡現在掌握的一切與對面這位強悍的修士戰在一處。
劍術有自己的邏輯。人類的關節與肌肉就那么多,兵器的長度與硬度也就那點參數。每一步的移動,每一次重心的轉移都代表著一眾參數發生了變化,需要進行重新運算。運算結果得出最優解,便可以庖丁解牛般將對手切成碎塊。
達不成整體最優解,也有次優的選擇。次優解可以給對手造成某一部分的傷害。
很明顯,馮茂面前的這位對手計算出答案的時候,馮茂只能解開一部分。為了不被對手解決,馮茂只能利用已經解出來的答案拼湊出一部分應對,拼死抵抗。
最初馮茂還有選擇的機會,隨著戰斗不斷積累劣勢,馮茂的選擇越來越少。好幾次已經到了靠直覺進行對抗或者反擊。馮茂的注意力不斷集中,所有感覺中只有自己和手中的長劍,對方和他手中的彎刀。
便是如此,對方的攻勢還是完全壓的馮茂無法應對。最后連輾轉騰挪都辦不到,長劍死守門戶,不讓對面的修士攻破這最后的防線。
對方的彎刀突然采取更簡單明快的招式,輕薄的彎刀斬在馮茂劍上。一股比之前大了好幾倍的力量順著長劍傳來,一擊就攻破了馮茂的防御。又是一刀斬在馮茂勉強擺出的架勢上。力量又大了一倍,馮茂再無力抵抗,身體踉踉蹌蹌向后退去。
這一瞬,馮茂原本只有對戰的思維中出現了戰斗之外的判斷。面前這位修士掌握著與圣裁同等的力量。這感覺與馮茂和勒內閣下交手時候感受到的力量擁有同等級別。
對面修士并沒有停手,他停下彎刀,上前一腳就踹在馮茂小腹上。馮茂只覺得自己仿佛被攻城錘砸重,整個人在這股力量沖擊下飛起來,向著后方飛去。
在半空中,馮茂注意力渙散開。這時候才看到不知何時那個小子已經開著摩托車回到了戰場。追在他背后的是自己兩名駕駛著越野摩托的傻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