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雅楠的質疑,顧昊元仍然顯得很平靜,很淡定,“我平時確實不會關心這些事情。可是,人心都是善變的嘛。行了,安心做好手頭的工作吧!”說完,雙手交叉在胸前,問:“怎么樣,現在的我像原來的我了吧?”
“哈哈哈哈……”雅楠笑得前俯后仰,“像了,像了!”
顧昊元附和著大笑了一陣,隨后回到臥室,關好房門,打開電腦,又開始查閱臨終關懷的相關資料。
針對臨終病人不同的分期,都有著與之相對應的心理疏導措施。
第一個階段,否認期。病人在得知自己被診斷為癌癥的時候,第一反應,都會是否認:醫生是不是診斷錯了?!
在這個階段,不要反駁或揭穿病人,而是耐心的傾聽,適當的給予他一點心理上的安慰和希望,比如告訴他,某某患者也是同樣的疾病,現在已經三五年了,照樣活得好好的。只要保持良好的情緒,配合治療,會延長存活時間的……
第二個階段,憤怒期。這個時期,病人內心的恐懼與絕望,會轉化為憤怒。他們往往都是這種心理:這種要命的病為什么偏偏讓我得了?!我這輩子,做人光明磊落,坦坦蕩蕩,沒做過什么傷天害理的事,老天爺為什么要給我這種懲罰!太不公平了!
對于這個階段的病人,最好的心理疏導方式就是陪伴在身邊,傾聽他的宣泄,表示理解他內心的痛苦和不滿,疏導過程中,要嚴格注意保護病人的自尊心。
第三個階段,協議期。這個時期的病人,心理上開始慢慢接受自己身患絕癥,將不久于人世的這個事實。現實固然殘酷,但它確確實實已經發生了,無法逆轉,唯有勇敢的面對。
第四個階段,憂郁期。這個時期的病人,失落和悲哀的情緒,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其一,對于親人和這個世間的不舍;其二,因為某些還沒來得及完成的心愿而遺憾。
在這個階段,專業的護理人員就應該和病人家屬協商,盡最大努力幫助病人完成最后的心愿(況且,這本身就是顧昊元自己最關心的重點,畢竟這一項任務可以更大限度的增加生命值。)然后,告訴病人,家人們都會過得很好,讓其安心,不必掛念。
最后一個階段,就是接受期。到了這個時候,病人已經坦然的接受了自己即將與世長辭的事實,內心也變得平靜,等待著死亡的到來。
這時候,病人同樣需要陪伴和心理疏導,告訴他,讓他相信,生命是一個輪回的過程,死亡并不意味著生命的結束,而是另外一段嶄新的開始。自己所有的親人,最終都會在另外那個世界里重新相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