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現在呢,大明的腿歪樓了,代表武官的那條腿被人打瘸了,而文官那條腿卻好像吹氣球一般的漲了起來。
那么現在的局面就是大明被代表文官的那條腿給控制著,他想把大明拉到那里去,那么大明就只能往哪去,哪怕是皇上都不能奈何的了他們。
所以就要扶助大明的另一只腿,把武官給扶植起來,用他們去抗衡武官,文武相互制約對皇上的利益是最大的。
但是扶植武官也不是這簡單的,自從土木堡之變之后,大明的武官一蹶不振,到了現在一個五品的知府都敢在一個總兵面前指手畫腳的。
他依靠的是什么,還不是倚靠著文官階級的勢力嗎。
那么朱由校打算怎么辦呢,那就是加強武官的待遇,甚至要加強到超越文官的地步,于是就有了武官可見皇上不拜的旨意。
原因就是這些年武官被文官給壓制慘了,甚至都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認為武官天生的就該低文官一頭,那么朱由校扶武抗文的計劃還怎么實現?
于是朱由校就想到了要把武官的待遇提高,先搞得超越了文官再說,因為一個人長久的處于另一個人的威壓之下,就還算是你后期把他地位給提到了另一個人一樣地步,那么這個人在心里也是處于下位的。
那么就只能把他的地位給提高,幾次三番之后他發現了自己地位竟然比另一個人還要高了,那么很快就能再心里形成一種優越感,徹底的把敬畏文官的心給改變。
這就是扶武抗文方陣的一部分,當然還少不了最重要的一環,那就是控制軍需補給還有人員升遷以及日常訓練。
武官的升遷還有軍需被文官控制這也是文重武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想想若是文官不能控制軍餉不能干涉升遷,那么那些武官還鳥文官嗎?
不過文官造反十年不成,武官造反可就用不了十年這么久了,這也是那么多皇帝忌憚武官的原因,但是朱由校卻可以從現代借鑒部分手段,可以掌控武官。
此次回京之后朱由校就要把這個改革文武分治的政策提上日程了,估計會很困難,朱由校對此早有預料,所以朱由校就要想辦法拉攏一波九邊。
若是說什么地方大明的武官為最強勢,那么唯有九邊莫屬,這里直接面對外敵人,就是文官也不敢在武官面前太過放肆,不然誰知道人家會使用什么手段把自己弄死,到時候栽贓嫁禍給外敵,那么可就白死了。
此次打爛了錦州,正好也不準備修復什么了,于是朱由校給孫承宗下令,現在就開始內遷錦州,為此朱由校特意的撥款了五十萬兩白銀,可是把他給心疼了好半天。
還好的就是錦州的百姓暫且相信了朝廷的話,見識到了建奴的瘋狂之后錦州的百姓也就沒了死扛著不走的心了,于是龐大而復雜的錦州內遷工作開始了。
錦州朱由校的大帳里面。
“陛下建奴已經被打退,臣懇求陛下回京!”孫承宗非常固執的跪在地上,意思很明顯皇上若是不答應臣就跪死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