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元旦的早晨,氣候還是滿冷的。
“賢婿,我們先進皇城吧,早點進去,以免在外面耽擱了。”
董誠也下了馬車,在那整理著官袍衣帽。
于是祝修遠吩咐言大山一句,讓他在此安頓好車馬,然后跟著岳父大人一起,往承天門走去。
祝修遠他們來得不算很早,他們停車的位置,距承天門竟有十數丈遠。
這十數丈的地段上,早已停滿了各類馬車,這是較早到來官吏的座駕。
由此也可以看出,參加此次元旦朝會的人,到底該有多少了。
并且,祝修遠他們馬車的后面,又陸陸續續的停滿了各類馬車還有人正源源不斷的趕來。
祝修遠和董誠,一路步行往承天門走去,沿途所見官吏,竟有一大半都是生面孔,基本上都是從外地趕來的,地方官或者駐防勛官等。
這些人都不認識,所以也就沒有打招呼,他們直接走了過去。
即便其中有一小半的人,是京官,算是熟面孔,但這些人,基本上都站在了國相李忠那邊。
在朝堂上,屢次針對祝修遠的人中,就有他們。
大家彼此都站在了對立面,算是政敵,自然沒有好臉色,假裝沒有看見就好了。
十分順利,祝修遠和董誠進了承天門,在小太監的引領下,他們來到了午門前的一塊空地上。
此處已然聚集了許多人。
“祝兄”
祝修遠和董誠剛剛走來,就聽得一人大叫了一聲,吸引了大部分人的注意力。
祝修遠忙看去,卻原來是震澤王世子劉文彩。
劉文彩穿了朝服,但在恍如白晝的燈光下,依然可以看得出,他身材精瘦,瘦猴一般,脖子稍稍前傾,面帶笑容,正在那揮手。
他脖頸處的折扇,卻是已經消失了,沒有再插在那里。
劉文彩的旁邊,還有其父震澤王。
另外還有鄱陽王,以及鄱陽王世子劉訓。
此外,還有幾個人稍顯陌生,貌似,在鄱陽王的五十壽宴上見過。
祝修遠仔細回憶,大概有什么溧陽王、宣城王,還有臨海王之類的。
他們那一群王侯,都是駐防外地的勛官。
另一邊,還有鐘山王及一大群武官。
國相李忠及六部文官等。
最后是金陵王、會稽王,江陰王等等皇親國戚。
他們各自匯聚成一個個小團體,一起等候在午門之外。
祝修遠和董誠,自然是往劉文彩他們那邊走。
走近后,兩人連連拱手見禮,與這一群王侯勛官都寒暄了一番。
震澤王與鄱陽王,自然非常熱情,祝修遠與兩位王爺的關系比較好。
至于另外的什么溧陽王、宣城王等,則相對冷淡得多。
祝修遠見禮,他們也只是稍稍點了點頭,“嗯”了一下,顯得非常冷漠。
祝修遠也不以為意,他與這些人又不熟,無所謂了。
只是讓祝修遠意外的是,那個臨海王,竟是對他頗為熱情,甚至還拉著他的手好好的寒暄了一番
本著人敬我一尺,我還以一丈的原則,祝修遠就與這位臨海王多聊了一會兒。
言談間,臨海王對他創制出來的東西,比如炒茶、紫砂壺、新式兵器等,格外感興趣,并再次邀請他抽空,去揚州做客,并說要親自陪他暢游西湖
祝修遠突然想起來了,以前在江州,鄱陽王的五十壽宴上,也是這位臨海王,對他十分熱情,也曾邀請過他赴揚州游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