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的,掌柜的,不好了,茶客們走得急,還沒付茶錢”伙計跑過來,提著一個茶壺,冒著滾滾熱氣。
“哎呀”
掌柜那張臉頓時垮了下來,他都是五六十歲的人了,算是個老頭,現在卻急得跳腳,跟個小孩似的,甚是滑稽。
“那還不快去追啊,站著干什么,快去,快去茶壺,茶壺先放下來”
與此同時,城中另外一座酒樓中。
眾食客所討論的,卻是另外一件事。
那燕國的四皇子殿下,趙普,今日進京了
江都王親自去迎接,陣仗很大,將之接到了下榻的驛館。
據傳,那燕國四皇子趙普,此番出使陳國,也是為了那武舉而來。
眾食客聊著聊著,開始深挖此事,最后聊到武舉之事上來,然后又由武舉,聊到了江城伯祝修遠。
另外,城中熱議的董玉樓即將開業之事,究根探底,也與江城伯有關聯。
于是乎,今日京中熱議的三大事件董玉樓的開業、燕國四皇子到來、武舉等。
這些事件,其中或多或少,都有江城伯的影子。
受前段時日轟動京城的“三大案”影響,江城伯祝修遠,在百姓的心中,算是一個好官,是一個好人,在民間威望甚高。
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明星”效應。
所以百姓們都愛聊與江城伯相關之事。
茶余飯后,就那么聊上一聊,頓覺心里都安定了不少似的
被全城熱議的祝修遠,卻沒有任何感覺。
他現在,正帶著“學生”李繼業,不是指點安裝人工溫泉,就是指點武舉報名之事,忙得不亦樂乎。
根本沒時間理會京中的熱議。
紫禁城。
欽安殿。
陳皇今日興致高昂,多飲了幾杯,竟是喝醉了。
尤貴妃親自伺候,將之扶上龍塌,躺下后,她便來到外間,稍事休息。
休息片刻,尤貴妃緩步走到書房,伏案坐下,拿起一本奏折看了起來。
尤貴妃,以色侍人,但她又不是純粹的寵妃。
她其實頗有些才華,能處理絕大部分政務。
眾臣遞上來的奏折,一般都先經尤貴妃之手,一些小事情,她自己就處理批復了。
若遇把握不準之事,她就會將之留下來,待陳皇清醒之時,哄著陳皇處理這些奏折。
沒錯,陳皇這個皇帝當得比較奇葩。
處理奏折,本該是他的責任,誰叫他是皇帝呢。
可是,他把這些奏折悉數推給尤貴妃處理,自己當甩手掌柜,也就罷了。當尤貴妃遇到把握不準之事,找他做主處理時,竟還得尤貴妃哄著他。
或許,還得犧牲一些澀相,讓陳皇滿意了,他才會著手處理
可能有些大臣到死也不會知道,他們遞上去的奏折,竟是在尤貴妃與陳皇的嬉鬧間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