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可是梁國使者啊,高高在上的上國使者
如果,他們就這事兒抓著不放,絕對能讓金陵王大吃苦頭,說不定他們這些“旁觀者”也會遭殃
現在好了,梁國使者不予追究,避免了一場朝堂浩劫,真好
不過,梁國使者為何不予追究,又是看在誰的面子上不愿追究的,他們卻是選擇性的遺忘了。
不管怎么說,這件事算是平息了,現場很快熱鬧起來,仿佛方才的不愉快,未曾發生過一般。
隨著時間往后推移,抵達的人越來越多。
鐘山王、李忠,還有楊廷玉等大佬,也紛紛抵達。
對了,還有那兵部尚書,此人竟比大佬們都晚到。
他到了后,各種不滿,各種吐槽,風言風語,黑著一張臉,按他的意思,好像這武舉根本就不該舉辦一般。
武舉是多余的
勞民傷財
兵部尚書的言論,很快得到了絕大多是武官,以及金陵王的認同。
武舉,乃是為了選拔軍中的軍將而設,這種事情,要舉辦的話,也應該由兵部來才對。
可是這場武舉,卻是由神雷軍一手操辦的,他一點好處都沒撈到,兵部尚書心中自然不滿。
那些附和的武官們,則是武舉之策的受害者,因為武舉發展下去,說不定阻礙他們家族的世襲之路
雖有武官之首的鐘山王,鼎力支持武舉,曾嚴肅喊過話,但下面這些軍將,心里其實還是反對的。
至于金陵王,就不用說了,他現在恨透了祝修遠,讓他在安樂公主面前失禮丟臉,恨屋及烏,所以也恨透了這什么武舉
若能借此恨踩祝修遠一腳,他根本不會猶豫。
對于這些反對的言論,祝修遠都不去理會。
要是他們反對有效的話,這武舉的計劃,早在數月前就取消了。
很快,時間來到巳時初,也就是上午九點鐘左右。
武舉第一場,是為“初試”,即將開始。
普通觀眾席位上,已陸陸續續坐滿了人,一萬余名武舉考生,也做好了準備。
現在就等陳皇駕到,就可以正式開始。
又等了一會兒,“陛下駕到”、“貴妃娘娘駕到”的聲音,傳遍了整個觀眾席位。
陳皇和尤貴妃終于到了。
于是在場所有人,都起身走到觀眾席的入口處,列隊迎候。
李繼業和李卿奴身為梁國使者,也不例外,因為對方是陳皇,畢竟是一國皇帝,他們作為外國使者,不可能穩坐釣魚臺。
陳皇未到,護衛陳皇的金吾衛卻是先到了。
金吾衛,金盔金甲,手執長槍,威風凜凜,殺氣騰騰,成隊涌入觀眾席位的兩側,嚴密防護起來。
這觀眾席位上,也涌入百余金吾衛,把守住了各處要道出口等,做了絕對的安全防護。
很快,陳皇和尤貴妃出現在眾人眼中。
只見那陳皇,身著“肩挑日月,背負星辰”的冕服,頭戴“卷珠簾”的冕冠,腳踏赤色重底的赤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