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哈哈大笑三聲,越眾而出,神情甚是得意。
他蔑了眼祝修遠,對陳皇拱手拜道“陛下,江城伯的武舉,竟用跑步來決出初試的名額,太過兒戲跑步誰不會啊這是眾所周知之事”
兵部尚書此話,頓時“點燃”了無數反對武舉的人。
“陛下,朝廷為籌備武舉,耗費無數,投入巨大,但江城伯決出初試名額的方法,太過于兒戲,猶如三歲孩童的游戲,由此可見,這什么武舉,全部都是三歲小孩玩的”
禮部尚書黃嵩也跳了出來。
他是祝修遠的老對手了,不管對錯,反正就是要與祝修遠唱反調。
現在這種落井下石的機會,黃嵩自然不會錯過。
眼見兩位尚書出來發言,那些武官也忍不住了,實際上,他們才是最反對武舉的人之一。
因為武舉對他們這些世襲的軍將不太友好。
雖然,武舉之法,只在神雷軍中進行,但是以后的事誰能料到萬一陳皇決定推廣至全國各軍呢也是極有可能的。
“父皇,兒臣以為”
然而,就在眾武官即將跳出來之際,那金陵王,卻先一步出列了。
金陵王也是恨死了祝修遠,恨死了這狗屁的武舉,能在這件事上面踩他一腳,金陵王義無反顧。
“兒臣以為,兩位尚書大人所言,極為有理這什么武舉,形同兒戲,還勞民傷財,應當立即停止,并治江城伯誤國之罪”
金陵王神情激動,嘴角都咧開,那是高興得。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金陵王話音一落,立即跳出一大群文武官吏,都是附議的,聲勢很大。
這些人,在私底下碰到祝修遠,都是直接調頭走掉的,就連碰面打招呼都不敢。
但是在這朝堂之上,只要有大人物帶頭,他們就會群起而攻之,毫不猶豫。
反正法不責眾,隨他們怎么做都沒事。
那金陵王,見這么多人都出來附議他,有種“一呼百應”的意思在里面,他頓感飄飄,心里美透,嘴角咧得更大了,都快到耳根。
不過心里美翻了的金陵王,忽然瞥到,當朝大佬之一的國相大人李忠,同時也是他的外公,竟站在那里,動也沒動一下。
既不聲援他們,也不出來附議
金陵王心里一呆,同時生出一種不滿,他可是李忠的外孫啊,可李忠竟不出來支持一波
不過隨后,金陵王又發現,不僅是李忠沒有動,另外的大佬,諸如鐘山王、楊廷玉,以及江都王、鄱陽王、震澤王等,也沒有動。
而那祝修遠,在金陵王想來,應該是嚇得瑟瑟發抖的。
可是人家就站在那,鎮定自若,寵辱不驚,面色如常
好像他們跳出來,群情激奮,聲勢浩大,在人家眼中,卻只是一群跳梁小丑般。
這個發現,讓金陵王心中的歡喜直接去掉了一大半。
朝中大佬不動,只憑他們這些小嘍啰,能成什么氣候
求月票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