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那林伯昌不疾不徐,將他數月前赴京,并打算在兵部謀取差事之事道出,再到臨離京前,看到城門口張貼的武舉告示
“兵部尚書何在”
陳皇聽罷,果然動了怒。
他這句話,語氣已經變了,只要耳朵沒有聾的人,都能聽得出來。
這個時候,大多數吃瓜眾臣已經反應過來。
原來,這位讓陳皇親自接見的林伯昌,之所以跑來參加武舉,竟是因為在兵部被拒絕的緣故。
恐怕兵部的人做夢都不會想到,他們當初一口拒絕之人,卻在武舉上大放光彩了
現在聽陳皇這個語氣,威嚴中透著冰寒,吃瓜眾臣隱隱猜到了什么。
然后都以憐憫的眼神看著那兵部尚書。
吃瓜眾臣雖然吃瓜,但并不愚笨,今日武舉正式開始的時候,因有考生竟連騎馬都不會,這兵部尚書曾大加譏諷
這武舉,是陳皇首肯同意的
兵部尚書譏諷武舉,譏諷祝修遠,其實就是在譏諷陳皇。
眾臣前后一聯想,頓覺陳皇此舉,定是借機報復兵部尚書,因為這陳皇,他本就不是一個明君。
那兵部尚書明顯也想到了這一層。
眾人不知道他心里究竟是個什么感受,反正只見他跌撞奔來,拜道“陛下,林伯昌到兵部謀職之事,臣不知啊,若是知曉他是前任御林衛大將軍的子嗣,臣定當對其重用”
“你不知”
陳皇穩坐于御座,臉上雖然沒有什么特別的表情,但語氣十分難聽。
“你身為兵部尚書,僅僅因為一個不知,就差點讓朝廷損失一員猛將我陳國兵弱,遠不及燕國與梁國,究其原因,都是你這種尸位素餐之人造成的”
陳皇一定鐵帽子扣下來,兵部尚書如何能頂得住
如今的神州大地上,分了梁、燕、陳三國,陳國位處江南繁華地帶,朝廷雖富,但軍中的武力卻不行。
正是因為這一點,陳國才被迫每年向梁國進貢,以求得梁國的照拂,幫忙震懾住燕國與其他勢力
這一點,被認為是陳國的恥辱
現在,陳皇竟將恥辱的根本原因,歸結到兵部尚書的頭上
天哪,即便兵部尚書的腦袋是鐵鑄的,他也經受不起。
所以兵部尚書雙腳一軟,跪了下去“臣有罪,請陛下責罰”
“你在兵部尚書的位子上,已有十多年了吧”
“陛下,臣自任兵部尚書以來,兢兢業業,已有十二年”
“哼兢兢業業”陳皇都被氣樂了,“你再兢兢業業下去,我陳國遲早毀在你手里”
“陛下,臣萬死,臣不敢”兵部尚書磕頭如搗蒜。
這一幕,落在吃瓜眾臣眼中,不免兔死狐悲,心里一陣拔涼陳皇這是奔著要他的老命去的啊
兵部尚書,果真撞在陳皇的刀口上了。
吃瓜眾臣心想,如果這兵部尚書不出言譏諷武舉,譏諷江城伯,這次事件的后果,應該不會這般嚴重。
這時,始終不動如山的國相李忠,挺身而出,主動為兵部尚書求情,為他開脫。
李忠身為國相大人,是眾文官之首,這兵部尚書,算是他的下屬。
做上官的,給下屬求情開脫,卻是再也正常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