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接著說“陛下曾明言,不會通過武舉,選拔各軍中的軍將,這也安了各軍之心。可是,陛下令御林衛大將軍與韓清山比武,此舉事小,但必將引發各軍胡思亂想,人心浮動等到那時節,后果將不堪設想陛下,臣請收回成命”
李忠話音一落,一大票文官又緊跟著附議,聲勢浩大。
在祝修遠等吃瓜眾臣,還沒弄明白發生了什么事的時候,那鐘山王也出列,附和李忠之言,請求陳皇收回成命。
畢竟,通過武舉,選拔而出的軍將之才,只供神雷軍所用,有了這個前提條件,鐘山王才大力支持武舉的。
可是,讓韓清山與御林衛大將軍比武,這件事,真的會人令人多想的,特別是現任的軍中將官。
他們會仔細分析陳皇此舉的用意
還能有什么用意
不就是通過比武,來說明武舉選拔的人更厲害唄。
然后,再逐步將所有世襲的軍將都替換掉,換上通過武舉選拔的人才
之前,陳國上下的各軍,只有神雷軍才通過武舉選拔軍將,并且陳皇也言明了,其余各軍保留世襲不變,這才沒有弄出大亂子。
可是陳皇此舉,無異于一種信號,敏感的各軍軍將必然躁動。
這么說來,李忠這條理由,其實也有它的道理。
隨著鐘山王出列進言,頓時從者云集,一大票吃瓜的武官,也都出來附議了。
當然,也有許多人沒有動,比如說祝修遠,這種事,還是不要貿然參與為妙。
面對眾臣的反對,執拗的陳皇沒有絲毫退縮。
他板起一張臉來,怒聲訓斥,直言“御林衛乃天子親軍,按民間的話說,就是朕的私兵,朕的家將什么時候,連朕都不能指使御林衛了”
“臣等不敢”
“不敢呵呵”陳皇展現暴虐的一面,轉頭看著四個御林衛大將軍,“朕說,讓你們下去與韓清山比試一場,難道還要朕說第二遍嗎”
陳皇目光冷幽幽,面容冷峻肅然,似乎御林衛稍稍令他不滿意,他就會舉起屠刀。
“是,是,臣等遵命”
陳皇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御林衛作為天子親軍,再不動的話,莫不是想造反
于是,御林衛四個大將軍,慌不迭拱手一禮,紛紛退下,去到那校場中,準備與韓清山比試。
陳皇轉過頭來,目光仍舊冷幽幽,“朕之所以讓御林衛的大將軍與韓清山比試,只是想再熱鬧熱鬧。并無他想,通過武舉選拔的軍將,只會去神雷軍中任職。其余各軍,還是照舊”
“但御林衛,乃天子親軍,令行禁止,朕君無戲言,既然發了話,讓他們與韓清山比試,那他們就得與韓清山比試。”
“國相,鐘山皇叔,莫非二位以為,朕不能指使天子親軍了”陳皇語氣森嚴。
李忠和鐘山王連說“不敢”,并狼狽退回原位。
跟隨他們出列附議的文武,也紛紛撤退。
霎時間,這臨時朝堂中間的位置就空了出來。
直到這個時候,作為吃瓜群眾的祝修遠,方才回過味來。
李忠與陳皇,或者說李忠與尤貴妃之間的交鋒,以尤貴妃的完勝收尾。
李忠固然厲害,將一件小事,牽扯到事關全國各軍軍將的大事。
若一個處理不好,導致各軍造反,試問誰能承擔這種責任
這一招,凌厲無匹,近乎無解。
但陳皇,或者說尤貴妃,也不是任人宰割之人。
她直接改變此事的性質,由事關全國各軍的大事,轉化為皇帝“呈威”的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