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東牌樓大街,一行人往東北的方向行去。
彼時,大街上已有百般雜耍,或雜技,或噴火,或耍大刀,或耍猴等等,一起稱之為“百戲”。
另外,歌舞之聲連綿,彼起彼伏,竟隱隱蓋過了大街上的喧鬧之聲。
有些店鋪的大門前,搭建了簡單的戲臺子,有唱戲的,有表演歌舞的,一派喧沸,令人應接不暇,都不知道該在哪里駐足。
不過,現在才是上午,還不到最熱鬧的時候。
等到夜半時分,除了百戲歌舞外,還有火炬,沖天的火焰,再加上各類花燈
古語有云“金石鮑革之聲,聞數十里外,彈弦于厭管以上,一萬八千人。大列炬火,光燭天地,百戲之盛,振古無比。”
描述的就是這種盛況。
對祝修遠他們來說,街邊的歌舞或百戲,都不是他們的目標,他們此行,乃是為了牽鉤之戲而來。
所以他們不曾在某一地駐足,在便衣們的護衛下,一邊緩步輕移,一邊四顧欣賞。
“哈哈,好熱鬧,好熱鬧”
祝修遠與李繼業走在前面,身后,則是董淑貞、董漱玉、李卿奴三女。
她們可興奮了,一路走走跳跳,街道邊的百戲與歌舞,雖然不能停下來觀看,但就像這樣走馬觀花,一路看過去,也是非常令人激動的一件事。
因為這大街上的節日氣氛太濃烈了,極易感染他人。
而董淑貞呢,本就是一個愛熱鬧的人,所以將她放在這里,她立即就能激動起來。
祝修遠和李繼業兩人,走在前面,忽然某一刻,兩人一起轉頭回去查看三女。
只見董淑貞和李卿奴兩女,一左一右夾住董漱玉,她們蹦蹦跳跳,好奇而仔細的盯著街邊百戲與歌舞,臉上的笑容都快堆不下了。
被夾在中間的董漱玉,則顯得文靜得多,她雖然也在看街邊熱鬧,但并未亂跳與亂叫,與董淑貞她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此外,那安樂公主李卿奴,徹底釋放了,與董淑貞攪合到一塊兒,又叫又跳的,哪里還有一點端莊的模樣
看罷三女,祝修遠和李繼業又互相對視一眼。
都從彼此眼中看見了一絲無奈,然后一齊搖頭,繼續往前緩步而行。
不一時,一行人來到文德橋。
文德橋,橫跨秦淮河,連接東牌樓大街與鈔庫大街。
祝修遠他們,平時從江城伯府出發,無論是去董氏茶莊,還是去董玉樓,都要通過此橋,可以說是必經之路。
此番他們去鈔庫大街觀看牽鉤之戲,也得經過此橋。
隔著還有點距離,祝修遠他們就看見,那文德橋的橋頭,以及橋梁身上,竟站滿了一橋的女子
她們應該是京中各家府邸的千金閨秀,青春靚麗,衣裙鮮艷而飄飄,各個明媚動人,嬌羞無限,恍如一群仙女下凡似的。
“橋”
忽然,祝修遠他們身后的董淑貞和李卿奴,同時大叫一聲,然后裹夾著一臉無奈之色的董漱玉,越過祝修遠他們,直往那文德橋沖去。
“小心”
祝修遠和李繼業同時在后大叫。
“放心吧,我們省得。”
董淑貞和李卿奴往后揮了揮手,裹夾著董漱玉,三女一頭扎入那群女子之中。
原來,上元佳節這天,閨中小姐們出府賞玩,其實還有個說法,叫做“走百病”,或者“游百病”、“散百病”、“走橋”等。
這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
上元佳節,婦女相約出游,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所以,那文德橋上,才站滿了一橋的女子。
董淑貞她們,見到了橋,才會如此興奮。
正是知道這一點,祝修遠他們才沒有橫加阻止,今日既是上元佳節,那就隨她們去吧。
不過,祝修遠和李繼業他們過了橋,來到鈔庫大街,等候在橋邊,直接等了足足一刻鐘左右,董淑貞她們在文德橋上來回走了好幾遍,終于滿意了,這才回來。
祝修遠和李繼業再次搖頭苦笑。
在董淑貞她們走完了橋,回來的路上,祝修遠笑著問道“李兄,公主殿下在梁國的時候,也是這般這般歡樂的嗎”
李繼業面色頓時一緊,呵呵笑著緩解尷尬,“也不是,我大梁皇族,禮教極嚴,皇妹往日里,都是十分端莊的。只不過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