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業和李卿奴也在計劃返回梁國了,只是還沒有確定時間,他們想趁此機會,再次暢游健康城內的繁華之景。
祝修遠作為梁國使者接待官,又是李繼業在陳國唯一的朋友,他自然需要陪同。
另外,董淑貞也來了,與李卿奴兩女見面,就挽著手嘰嘰喳喳,走到一邊去,不與祝修遠和李繼業他們一路
祝修遠只得長嘆一開口氣,這么多天了,李卿奴還在躲著他
他真的很想當面向她解釋清楚,若她要罰,就罰好了,也算是了卻他心里的一塊心病。
可是現在,李卿奴根本不給機會,祝修遠無法與之單獨相處。
祝修遠如鯁在喉,只能另尋良機
上元佳節的“余溫”,還沒有完全消散,按照往年舊例,上元燈會還要往后延續三天。
今日才是上元佳節之后的第二天,也就是說,明日還有一天觀賞花燈的機會。
祝修遠、李繼業、李卿奴、董淑貞,他們幾個結伴出游,又將京城周邊諸景游逛了一遍,諸如莫愁湖、神烈山等,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待游逛完,眾人都有些疲累,于是各回各家休息,約定明日再去逛秦淮河畔,趁著上元佳節的“余溫”,最后再領略一番繁華的美景。
轉眼來到第二日。
祝修遠他們按照約定出游,還是他、李繼業、李卿奴、董淑貞四人。
秦淮河畔,鈔庫大街。
烏衣巷入口。
時間是巳時初刻,大概早上九點鐘左右。
祝修遠他們四個,已經逛了小半日,覺得有些累,于是打算去董漱玉暫歇一會兒。
李卿奴和董淑貞兩女走在前面,她們手挽著手,密切交談,歡聲笑語,宛如親姐妹。
祝修遠和李繼業落在后面,他們一邊走,還在一邊討論一個話題。
祝修遠有些心不在焉,他緩緩移動著腳步,視線卻不時落在李卿奴的背影上。
這一次,祝修遠才是感覺到了,李卿奴身為梁國公主的遙遠
遙不可及啊
這么久了,他還是沒有找到機會,誒
這種感覺,總讓祝修遠覺得是一種遙不可及的感覺
別看李卿奴親切的稱他為“師兄”,有時候還賣萌,像是個鄰家妹子似的。
可是,人家一旦高冷起來,就變得那么的遙不可及,高不可攀
祝修遠和李繼業身后,則是言大山。
后面還有府中家將,穿了便衣,以及同樣穿著便衣的梁國兵卒等,約有三十余人。
這三十余人,只是明面上的,暗中散落在街上人流中的,還有數百。
這個安保力量,可謂是十分強大了。
不過,在身手高強的刺客面前,這種程度的安保力量,就顯得多余
也就是在一剎那之間,突變發生
祝修遠的視線,再次隱晦的從李卿奴背影撤回時,他的眼角余光,忽然瞥到,他的右側,有五六人忽然暴起,發狂似的奔來。
這些人穿著普通百姓的衣服,沒有任何特殊,丟在人群中,一點也不顯眼。
可是他們發狂似的沖過來的舉動,卻極為異常。
祝修遠只是眼角瞥到而已,他并未反應過來,因為時間太短。
不過視覺傳遞進來的畫面,卻是源源不斷,不管你能否反應。
短短的時間內,“那五六人掏出明晃晃的匕首”,以及“人群中另外一些百姓慌忙阻攔他們”的畫面,硬生生塞入祝修遠腦海中。
或許是因為信息量過大,反應不過來,腦袋處理不了這些信息,這硬生生塞進來的畫面,竟讓祝修遠感到一種針刺般的疼痛。
甚至,祝修遠嘴角,都還殘留著一抹向下彎曲的弧度,那是因李卿奴不給他解釋機會的苦笑。
終于,時間貌似過去了一秒鐘,祝修遠神經反射般,往側邊轉頭看去,這純粹是下意識的反應。
不過他所看見的,卻是“一個匕首的刃尖快速放大”的畫面,后面,似乎也有兩三個刺客被便衣攔住了。
但沖在最前的這位刺客,卻是直奔而來,那個匕首的刃尖,幾乎呈一條直線,中途沒有絲毫顫抖。
剎那間,祝修遠渾身緊繃,他雖然做不了任何躲避的動作,但心里深處卻冒出一種瀕死般的反應,遍體發寒。
現在的祝修遠,就如同受驚的老母雞,被人一嚇,就自動緊繃縮在地上,隨便人家“撿起來”。
“恩公”
忽然耳邊響起一個來自深淵般的喊叫聲,有些遙遠,朦朦朧朧,聽不太真切。
那個匕首的刃尖,越來越大了,似乎下一刻,他的視線就將是一片漆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