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身大殿,燈火通明。
眾臣已然齊聚。
文官那邊的國相李忠,楊廷玉,六部尚書、侍郎等,以及各寺、各監、各衙門的主官等,皆悉數在列。
武官這邊,從鐘山王,到京城周邊各軍主將,還有各類武將勛官等,包括金陵王、會稽王等,也都在此列。
祝修遠乃陳皇身邊的大紅人,但爵位受限,才是個伯爵,所以在武官序列中,他能排在靠前五分之一的位置。
現在陳皇還沒到,那御階之上的龍椅還是空蕩蕩的。
但殿中的群臣已經開始議論紛紛了,各種猜測,說什么的都有。
祝修遠是其中最孤立的一個。
幾乎沒人找他聊天。
若震澤王、鄱陽王等王爺,還在朝中的話,祝修遠也不至于落得如此慘景。
但他們都返回各自駐防的地方了,如今不在朝中。
不過祝修遠也不在意,他干脆閉目養神,靜待陳皇到來。
“陛下駕到”
“貴妃娘娘駕到”
忽然,兩個高聲傳來,群臣的議論之聲立即止住,紛紛站直了身板。
祝修遠睜開雙目,果見那陳皇及尤貴妃攜手而來,在龍椅和鳳椅上分別坐下。
那陳皇和尤貴妃都穿戴整齊,好像是大早上上朝似的。
但祝修遠知道,現在這個時辰,正是陳皇與尤貴妃玩樂的時候,他們渾身的裝束,根本就是今天早上的時候穿戴的
君臣見禮畢。
陳皇高坐龍椅,俯視群臣,他臉色有些沉重,直接開門見山“諸位愛卿,朕方才收到八百里加急的塘報,連日來,我們君臣所擔心的事,已經發生了”
“那梁國與大蕃邊境,已然化為一片焦土,雙方將士已經大戰數場,暫以梁軍略勝另外,北方北元帝國的鎮南王,已經聚集騎兵五萬,在梁境邊上扎下營寨”
“梁軍則陳兵三十余萬在北方邊境各處至此,梁國各軍,都已駐防在各處邊境,已無閑將游兵可調”
陳皇此話一出,整個大殿中頓時炸鍋。
群臣也顧不得儀禮了,紛紛交頭接耳。
但祝修遠聽得最多的,卻是無奈的嘆氣。
梁國與大蕃短兵交接,又與北元對峙這對陳國來說,在大多數人心中,可不是什么好事。
但也有少數人,兩眼深處不由閃過一抹精光
其實祝修遠早就有推斷,這場動亂遲早會來的,現在真的來了,祝修遠心底還是忍不住稍稍發顫。
戰爭,動亂
經過了江州守城之戰后,祝修遠切身體會到了,那真是一種天大的災難
若要問祝修遠現在的心愿是什么,他肯定會說天下太平
但就當下的“國際局勢”來說,這種心愿,非常難以實現。
因為這片神州大地上,呈割裂之勢已然上千年
正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割裂已久,渴望“合”的聲音不時出現,并成了梟雄們的終極目標。
若誰能合并這個割裂的亂世,那誰就能躋身于千古一帝的行列
燕國四皇子趙普,一直對南下滅陳之事上心,并隨時準備著。
梁國乾王李繼業,也有“橫掃諸國,一統天下,名留青史”的愿望。
而陳國的陳皇,雖然現在沉湎歌舞,靠給梁國上貢以求得平安,茍延殘喘
但他年輕的時候,也曾有過一番雄心壯志。
至于北方的北元帝國,西南的大蕃帝國等,都在厲兵秣馬,伺機吞并神州大地。
就算沒有時機,他們也會創造時機。
比如,數十日前的梁國使者遇刺案,誰敢說這不是有人想挑起事端的動作之一呢
“安靜安靜”
過了好一會兒,龍椅之上的陳皇出聲叫停眾臣的熱議。
恐怕這鬧哄哄的聲音也擾得陳皇心里煩躁。
眾臣則立即停住討論聲,拱手面朝陳皇。
“如今天下局勢未明,北方的燕國又虎視眈眈,我大陳該何去何從鐘山皇叔,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