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現在所想,更多的是如何度過這段顛沛的歲月,以及如何護得家人及個人“資產”的平安
或許,去梁國投靠梁國乾王,是個不錯的選擇。
“眼下亂局諸位愛卿有何良策”
祝修遠胡思亂想的時候,那龍椅之上的陳皇,強自提了一口氣,緩緩掃視著下面的大臣。
陳皇,畢竟是久居高位之人。
此番京城南北皆敵,陳國的江山也有可能會葬送在他手里,但陳皇畢竟曾有過雄心壯志,也并非完全的昏庸無能之人。
不過現在這種局面,整個大殿中的大臣,都沉默無言。
他們其實想早點結束朝會,好趕回府中,立即著手做準備
無論是逃命也好,還是待城破之后依附新主子也好,總是需要做足了準備才行。
陳皇緩緩轉動腦袋,將滿殿大臣來回掃視了好幾遍,見無人出來說話,他臉上也不見異色,似乎就知道會這樣似的。
“祝愛卿”
陳皇緩緩轉動的腦袋,忽然停住,目光落在祝修遠身上,“愛卿有何良策”
陳皇問完后,把手一伸,去端龍案上的茶盞,準備喝茶壓驚。
不過只有尤貴妃注意到了,陳皇端茶盞的那手,竟在輕微顫抖。
陳皇心中,并不像他表面上那般冷靜
祝修遠剛從“攜帶整個江城伯府逃命”的思緒中回神,就聽見陳皇的詢問。
他稍稍一愣,腳步一抬,就走向大殿的正中間。
趁這短短兩步路,祝修遠已在快速思考陳皇的問題。
對呀,現在的京城還有救嗎如何救
待他站直身體,面朝陳皇的時候,他心中已有了腹稿。
“陛下,以臣之見,當下的京城,腹背受敵,已然沒了退路,我們只有背水一戰聚合城內所有人力物力,據城而守,與燕人和叛徒們拼死一戰”
祝修遠慷慨激昂,洋溢著一種激情。
不過貌似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南北皆敵,不背水一戰,難道開城投降嗎
這其實是一個“萬金油”的主意。
硬碰硬,或許是以卵擊石,反正沒有任何“翻手為云覆手為雨”、“談笑間檣櫓飛灰湮滅”的妙策。
“陛下,臣附議”
韓清山主動冒了出來,看向祝修遠的眼神很亮,與之并肩而立“江城伯說得不錯,為今之計,我們已別無退路,唯有一戰”
“臣等也附議”
緊隨其后,京營十個副將也并排站出“京營還有十萬精兵,可在城外阻敵,另外京城的四面城墻上,都有御林衛駐防,總共就是十四萬精兵。”
“再在城中征調民夫等,預估總人數可以達到二十多萬有此二十萬人,據京城堅守,相信一定可以等到南邊諸州縣的援軍”
京營副將們,各個頂盔束甲,像是一座座鐵塔似的,他們的豪言壯語,竟是比祝修遠和韓清山的霸氣了許多。
“臣等也附議”
接著是御林左衛、御林前衛、御林后衛的大將軍,也紛紛出來附議。
至此,整個大殿中,武官這邊幾乎都出來附議了,他們都是主戰派。
而文官那邊,還在你看我我看你,不為所動。
最后,也有數十個有血性的文官出列附議,諸如少司寇等,支持一戰到底。
但以國相大人李忠為首的大多數文官,還是沒動,像是局外之人似的。
“國相大人,你意下如何”陳皇直接看著李忠。
直至此時,李忠好似才醒過來似的,他稍稍抬頭,往御階之上的尤貴妃看了一眼,然后舉步走到大殿正中間。
“陛下,當下別無他法,唯有一戰,才能有一線生機。請陛下放心,老臣會全力督促征調民夫、物資等事,力保京城可以堅持更久”
“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