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歲的侯爺,自陳國開國以來,還未曾出現過,祝修遠是第一位
雖然吧,當下的時局,祝修遠這個“神雷侯”能夠存在多久,還是一個未知之數。
不過朝堂上總有些人不滿意,甚至強烈反對。
比如國相大人李忠,還有方才被韓清山逼問的那位大臣,非常不滿意陳皇給祝修遠升官。
“對了”
然而,不待他們出來反對,那陳皇忽然又想起一事,做出補充“祝愛卿雖然是侯爵,但一應俸祿、儀仗等,皆與王爵看齊”
“神雷軍將士,可擴充至五萬人。府中家將,可擴充為五千人”
陳皇真是大手筆。
祝修遠才剛升侯爺,結果陳皇就整出個“皆與王爵看齊”的名堂。
也就是說,祝修遠雖然是侯爵,但實際上是王爵了
十八歲的王爺
天啦,國相李忠,還有那位被韓清山逼問的大臣,他們都不由驚愕了。
還能再夸張一點嗎
雖然現在國難當頭,但也不能把“侯爵”或者“王爵”等當成垃圾隨意處理掉吧
簡直不成體統
國相大人李忠為代表的反對派們,都懵了,一時間竟忘了站出來反駁。
至于其余大臣們,更是一臉驚詫,好似沒有聽明白似的。
“遵旨”
那太監才不去管大臣們如何,他只顧領受陳皇的命令,手執拂塵,躬身一拜,然后就下去擬旨。
“陛下不可”
還是那位大臣,就是被韓清山逼問的那個,他是一條道走到黑了。
或許是因為太監“遵旨”二字,點醒了他,他立即上前兩步,好似進入了某種戰斗狀態,渾身激動得輕顫。
他這一聲大喊,同時“喚醒”了所有大臣。
國相大人李忠,頓時不動了,他一般善于隱藏在后面,先觀察一下情況,若合適,他才會出馬。
至于其余大臣們,臉上則是神色不一,都側頭去看那位激動的大臣。
“江城伯此去,必是為了投靠燕國四皇子,獻上神雷配方,以助燕軍攻打我陳國,進而奪取天下”
這位大臣算是豁出去了,他還稱祝修遠為“江城伯”,即表明他不認同“神雷侯”的爵位。
然后再給祝修遠扣上一頂“投靠燕國”的罪名,可謂其心可誅。
“陛下,萬不可讓江城伯出城,投靠燕國啊陛下”
他高聲疾呼,伏地大拜,好似是為了真理而疾呼的仁人志士一般。
祝修遠聽了這話,心里頓時無比厭惡此人。
他此去燕軍大營,的確包含著私心,但從來沒想過投靠燕國投靠燕國乃是一個殺頭的罪名,這人
祝修遠與他無冤無仇,他這是為了什么
祝修遠正待辯解兩句,可是忽然,他耳邊響起另一個十足憤怒的吼叫“胡言亂語,妖言惑眾”
祝修遠忙看去,原來是陳皇,只見他目眥欲裂,滿臉怒容,遙指那大臣的手,都在顫抖,可見被氣得不輕。
“來人,把此人拖下去,重打一百大板”
陳皇怒極,反而說不出更多的話來,直接來狠的,重打一百大板。
一百大板,幾乎沒人能堅持下來,陳皇此舉,就是要此人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