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劉文彩一番連比帶劃的講述,祝修遠終于明白了。
這讓所有人都懼怕的梁國使者,究竟是什么生物!
這事兒還得從陳國、梁國與燕國之間的關系講起……
簡單來說。
陳國位處長江以南的半壁江山,轄江南西道、江南東道、嶺南道、吳中道等地。
南方之地較為富裕,特別是潤州府一帶,號稱富甲天下。
只不過富裕倒是富裕了,然而陳朝上至君王,中至各級大小官吏,下至黎明百姓等,在這富裕的溫柔鄉中迷醉,不免短了些志氣。
這種風氣所帶來的惡果是嚴重的,比如它直接導致陳國兵弱。
陳國兵將雖多,但除開部分精銳之外,大部分都是一群烏合之眾!
梁國的情況,則與陳國相反。
梁國位處西北,轄隴右道、關內道、京畿道、山南東道、山南西道、劍南道等地。
西北之地荒涼,除開劍南蜀中之外,遠遠沒有江南之地富裕繁華。
梁國百姓淳樸,民風自然也彪悍。
最重要一點,梁國北有草原帝國“北元”盤踞,西南有高原上的“大蕃”虎視眈眈。
梁國為抵御“北元”與“大蕃”這兩大帝國的覬覦,整個國家從上到下團結一致,著重發展軍事力量。
這致使梁國兵多將廣,還盡是些驍勇之將、虎狼之兵。
梁國兵強,除了能強力震懾“北元”與“大蕃”之外,梁國還能騰出一只手來,“幫”陳國抵御來自燕國、黔中、嶺南道西部的威脅。
自然,梁國“幫”陳國抵御外部威脅,并不是免費的。
陳國每年需向梁國上貢,貢品涵蓋金銀、糧食、布匹、鐵器、食鹽、茶葉、瓷器等等。
陳國上貢之物,不僅品類繁多,數量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往年運送貢品之船只,沿著長江逆流而上,經過江州的時候,那場面……嘖嘖,長長的船隊整整一天都過不完……
陳國之所以甘愿乖乖上貢,其目的主要是為了抵御來自東北部的燕國。
燕國,轄河北道、河東道、河南道、都畿道等地。
對比于陳國與梁國,燕國取長補短,民生和兵事兩者比較平衡。
燕國外部的威脅也比較少,西邊的梁國防御“北元”和“大蕃”綽綽有余,還能收收陳國的“保護費”。
但是,若想要動燕國的話,梁國就力所不及了,所以梁國對燕國構不成威脅。
燕國最大的威脅也是北方草原的“北元”帝國。
但梁國牽制住了北元,相對來說,燕國也就沒有多大困難。
燕人狡詐又有閑,所以時常派兵欺負一下兵弱的陳國。
這種時候,就需要梁國出來“主持公道”了。
畢竟每年都收了那么多的貢品,就是在這種時機發揮作用的。
陳國、梁國、燕國,三國之間維持這種相處模式,已經維持了幾十年。
這幾十年以來,這種模式雖然偶有瑕疵,但也勉強維持得下去,這似乎成了三國之間的一種定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