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套連招的戰術目的都是這個,在迫使對手丟掉重心的過程中,再追求殺傷。
這與X型進攻體系不同,X型追求的就是單純的殺傷。
從這一點來說,鄭漢認為系統連招的戰術目的更有層次與更徹底。
為什么要這上路,而不是打下路?
鄭漢這迎面一拳,其實就是體現了他對系統連招的現有認識,以及對這場拳賽的,對肯姆這個對手的認識,還有對肯姆這場拳賽執行的戰術的認識。
第一回合前二分半鐘,鄭漢已經對肯姆的戰術打法很清楚了。
主動進攻,但絕對不強打,用及時的后撤來打斷他的連招進攻,這就是肯姆在第一回合的戰術打法。
后撤,其實是對他的連招一種很不錯很有效的防守戰術,鄭漢很清楚這一點。
上一場打瀟殺狂,對手不是用的后撤,而是用的繞步。
方法不一樣,但戰術一樣,都是用這種或那種防守打斷他的連招,從而達到控場的目的。
打出崩手、打停對手之后,鄭漢本能感覺對手可能要撤,因為這就是肯姆的戰術打法。
后撤步,首先撤的是什么?
無論什么步法,首先動的就是重心。
進步,首先上半身要向前,后撤,同樣上半身要后仰,這就是先動重心。
肯姆的右腳踩住之后,立即感覺不好,知道對手一定會強搶,所以第一反應,就是后撤。
上半身后仰,左(前)腳立即后撤一步。
而這個時候,鄭漢的右直拳直奔他的腦袋而來。
他的每一擊都保持目的性,且忠實于連招的基礎理論和最終追求目標,壓迫和打擊對手的重心。
既然對手很可能會后撤,那么就直接打頭,因為這里就是重心,而且是正在后撤的重心。
“嘭!”
正后撤的肯姆起架格檔。
鄭漢的攻擊力到達,在力量的迫使下,肯姆重心向后加速推移,上半身加速后仰。
右直拳打擊后的瞬間,產生的效果讓鄭漢非常滿意,然后他又瞬間打出了第二擊。
右(后)腳跟進一步變前腳,正架變反架,扭腰送肩,轟出第二擊,左直,繼續攻擊壓迫對手的重心弱點,也就是頭部。
肯姆重心后移,左(前)腳后撤一步尋求平衡,這時攻擊到達,他繼續起架向外格檔。
但鄭漢的第二擊卻是虛晃一槍,打出的左拳瞬間又收了回去,再續上了第三擊。
雙架抱好,速起左(后)腳,腹部肌群瞬間收縮上提左膝,左小腿如同一把鋒利的彈簧刀一般彈了出去。
第三擊,由傳武技法形成的彈腿,左高彈腿。
這記高彈腿,像一把匕首一樣、從下至上地倒插向了肯姆的下巴和咽喉。
高彈腿,如果有防范,是非常好防守的,簡單的后仰或后撤就可以了。
但如果沒有防范,措手不及的話,就很麻煩,因為它的打擊角度太不好防守了。
此時肯姆剛剛做了一個向外格檔的動作,哪知鄭漢卻是虛招,所以在這記彈腿倒插而上的時候,他立即色變了,因為他的雙架離他的下巴太遠了,哪怕正在架拉,也還有一個足夠被打穿的空檔。
但他沒有別的選擇,只能瘋狂地繼續將雙架回拉下壓,同時頭部急劇后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