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眾席上巨大的驚呼聲中,鄭漢落地,有一個小趔趄,并迎來了蘇瓦的防反打擊。
此時二人相距近一米,中段,是蘇瓦打擊最豐富的地段。
“右勾!”
莫尼狂吼。
“嘭”
鄭漢在任何時候都保持嚴謹抱架的好處展現了,哪怕步伐有些許不穩而導致了格斗式并不完美,他也僅稍一扭腰,就用左架肘尖位置完成了格檔。
“嘭!”
之后他調整了步伐,恢復了格斗式,這時他完成了第二次格檔。
蘇瓦連續打出右勾左擺的交叉攻擊,之后小碎步稍退半步,打出了一記凌厲的右高掃,對鄭漢形成了兇猛交叉火力。
鄭漢體會到了這種交叉打擊形成的相對的沖擊力,確實很強,對身體的沖擊很大。
“嘭!”
他上架加上下潛完成第三次防守。
“太漂亮了,雙方展現出了完美的防守!”莫尼贊嘆道。
蘇瓦的X型進攻體系每次的攻擊波,也就是由三至四次連擊組成。
一般打到三四擊,是人體的極限爆發的邊緣,大量體能消耗之后,這時候就需要換氣恢復體能了。
所以高掃之后,沒有建功,蘇瓦立即后撤,結束了這輪攻擊,并同時做深呼吸調整。
但他結束,鄭漢沒放手,沖刺步跟上,直接入中段,攻守轉勢,打出第一擊,前手直拳。
雖然蘇瓦最強的是中段,但鄭漢一點都不怵對手的中段攻擊力。
你的中段最強,那就打你的中段。
滾石與X型體系的差別,在第一擊之中就很好的展現了。
X型體系,追求的是相對應的傷害,攻擊都是左右交叉,很少打出正面的直拳進攻。
但滾石體系相反,他注重的不是單擊傷害,而是打擊對手的重心,而正面沖擊頭部,是最容易達到打動對手重心的攻擊方式。
這記直拳,借沖刺之勢,也可以說是沖拳,打出了閃電一般的迅猛拳勢,并以準確的打擊精準度、與絕佳的空間掌控力,讓蘇瓦避無可避,只能做本能的格檔動作,雙架封檔。
“砰!”
打擊聲響起。
鄭漢一拳擊中了蘇瓦的雙架結合部,強大的打擊力量瞬間打穿了后者的雙架,但后者順勢做上半身后仰動作,拳勢無力再進。
拳勢一盡,鄭漢立即回收左拳,轟出后(右)手重擺。
蘇瓦上半身復位,迎來重擺襲擊,立即緊急下潛,并左架準備格檔。
“嘭!”
重擺銜接太快,下潛不及,格檔發生。
蘇瓦并不是體形壯碩的那種拳手,這一拳轟得他身體向右有一個晃動,腳下打了一下趔趄。
如果雙方換位,這個時候,身為X型體系的標志性人物,剛剛對對手完成右側打擊,蘇瓦一定會銜接一記左側攻擊,或是左擺,或是左掃等,這樣立即形成了左右的交叉沖擊力。
但滾石體系創始人鄭漢沒有打出左側攻擊,他繼續保持對蘇瓦左翼的壓迫力,繼續打出右側的攻擊,繼續試圖將蘇瓦的重心向右壓迫。
這就是雙方體系的不同之處。
從這一點來說,X型體系更講究雙側攻擊,形成交叉火力,而滾石體系則講究單側攻擊,將火力集中于一點。
在對手趔趄之時,鄭漢扭腰回拳,然后再度扭腰提腿,打出右高鞭,繼續攻擊對手的頭頸部左側。
“嘭!”
步伐有些不穩的蘇瓦上架格檔,打擊聲很沉悶,顯示他受力很重,腳下再度向右趔趄。
鄭漢打出了第四擊,左腳上搶一步,暴起右膝,他打出了右直膝。
蘇瓦步伐還不太穩,無法提膝格檔,只能借著趔趄之勢,向右后方撤去。
鄭漢第四擊打空,對手后撤,他立即大步幅沖刺跟進,繼續壓迫對手的空間,并有意逼迫對手入底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