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他們還不惜鼓動太學、國子監內的學子們,上街奔走,往各個衙門里遞訴狀,為孔家說話。
太學學子、國子監學子,在別人鼓動下,熱血上頭,不知道輕重。
當街攔下了寇準、王曾、向敏中三人的轎子,為孔家叫屈。
此舉惹怒了寇準。
寇準當即讓人記下了這些學子的姓名、籍貫。
這些腦袋發熱的學子們腦袋也硬,在寇準讓人記下他們姓名、籍貫的時候,愣是沒有一個人隱瞞的。
然后……
然后他們就涼了。
寇準先是派人到太學、國子監去,開革了他們的學籍。
然后又派人把他們的卷宗送到了吏部,下令永不錄用這批人。
一時間。
汴京城里哀聲遍野。
有人不甘心,借此放出謠言,誹謗寇準。
然而,謠言傳出來沒多久,這些人就被斬首棄市。
有人想去敲登聞鼓,告御狀。
還沒走到登聞鼓前,就被守在登聞鼓前的禁軍杖斃在階下。
即便如此。
那些不甘心的官員,不甘心的學子們,依舊沒有放棄。
他們依舊在奔走呼喊。
只是他們喊了沒多久,就喊不下去了。
吏部傳出消息,今年經過吏部審核,能夠升遷的官員,不到百人。
一瞬間,滿朝文武的目光都吸引到了吏部。
無人再去關注孔家,關注那些學子。
升官對他們而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比起升官,孔家算什么?那些學子又算什么?
為了從吏部得到具體的消息,滿朝文武頻頻宴請吏部屬官,想他們口中得到一些消息。
吏部屬官一下子成為了滿朝文武追捧的人。
吏部屬官們被人嘲笑了小半年以后,終于揚眉吐氣了一耙。
那些從吏部調離的官員,在知道了這件事以后,腸子都悔青了。
就在滿朝文武忙著在吏部探聽消息的時候,秋闈科考也跟著拉開了帷幕。
各地學子們不是忙著在家里溫書,就是在前往考場的的路上,沒有幾個人再為孔家搖旗吶喊。
就在所有人忙碌的像是熱鍋上的螞蟻的時候,始作俑者的寇季卻很閑,像是條咸魚一樣閑。
他躺在毯子上,側著身,張著嘴,悠閑的等待向嫣將一個熟透了的柿子,剝去了外衣,塞進他嘴里。
甜軟粘稠的柿子汁在他嘴里爆開,他舒爽的說了一個字,“甜……”
向嫣嬌嗔的瞥了寇季一眼,用手里的手絹,幫寇季擦拭了一下嘴角黏上的柿子汁。
“再吃一個……”
寇季舒服的哼哼了一句。
向嫣聞言,從身旁的小籃子里,取出了一個熟透的柿子,繼續剝皮。
“你自己沒長手嗎?干嘛使喚我姐姐。”
向家小妹并著雙腿坐在另一張毯子上,氣哼哼的瞪著寇季。
寇季哼哼了兩聲,懶得搭理他。
經過了數月糾纏,寇季已經成功的摘取了向嫣的芳心,如今正是他享受成果的時候,他那會搭理向家小妹。
向嫣剝好了柿子,遞到了寇季嘴邊,寇季撅嘴一吸,柿子汁被他吸進了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