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季回府的第二日。
向敏中的奏折就遞到了內庭。
他已經算是辭仕在家了,所以他的奏折沒有多少實質性的作用。
頂多算是給朝廷一個建議。
內庭三宰,拿到了向敏中奏折以后。
每個人都埋怨了寇季一句,然后果斷采納了向敏中的建議,將朝廷邸報的印刷,交給了寇季。
他們三個人又不傻,自然知道向敏中向內庭遞奏折,是在幫寇季說話。
寇季拿到了內庭批復的文書以后,當即回到了工部,召集了工部上上下下的屬官。
他下令工部郎中主持工部印刷作坊的營造。
同時下令工部的其他兩位主事,協同畢昇,帶領著工部的吏卒,一起準備活字印刷術所用的東西。
寇府倒是有活字印刷術所用的全套的東西。
但是寇季沒必要把寇府的東西搬到工部來。
私器公用,倒是沒有什么規矩要遵守。
但是用寇府的東西幫朝廷做事,只會便宜了那些向戶部、三司呈報公費的貪官污吏。
用朝廷的錢做事,寇季一點兒也不心疼。
在他的提醒下,畢昇舍棄了膠泥,直接采用鉛來鑄造印刷用印。
核算了一下所需的費用以后,直接呈報到了三司、戶部。
三司、戶部,根本沒有為難寇季,三天時間,寇季所需要的費用就相繼送到了工部。
在公費送到了工部以后,寇季就盯著工部的屬官們開始做事。
工部的屬官們在寇季盯梢下,不敢偷懶,日夜忙碌著。
他們都知道,寇季是一個狠人。
凡事他去過的衙門,總會有一些官員會倒霉。
他們可不想成為下一批。
在工部屬官和小吏們日夜忙碌下,工部的印刷作坊很快就落成了。
由于印刷作坊的公房是現有的,所以不需要費力再去營造一個房子出來。
作坊落成以后,寇季就從朝廷接過了印刷邸報的工作。
在寇季的建議下,工部印刷作坊印刷出的第一份邸報,就是推廣活字印刷術。
寇季并沒有在印刷的邸報上做什么手腳,甚至還遵循著之前朝廷印刷邸報的規矩。
他只是在邸報沆多添了幾個字。
‘畢氏活字印刷術,由工部創出’。
沒有人知道寇季添上這幾個字的用意,也沒有人阻止他。
品牌效應,商人可能懂一些。
朝中一些家中經商的官員也懂一些。
但他們不認為有人會把這一點用到朝廷上。
更不會認為,有人會借此在朝廷謀劃一些什么。
邸報印刷好以后,就通過了朝廷的驛站,下發了下去。
畢氏活字印刷術,也將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傳遍整個大宋。
工部這兩個字,也會多次被朝野內外的百姓提及。
畢氏活字印刷術的邸報發出去以后。
寇季又在工部坐鎮了幾日,處理了一些在工部忙碌的時候,偷奸耍滑的官員,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