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兵馬,不設官職,一應調度,由各縣縣尉作主……”
寇季在武職方面說的很籠統,但是呂夷簡等人大致都清楚寇季表達的是什么意思。
比如大將軍職,并不是說單獨列了一個官職出來,朝廷有相應的官職,大將軍職,分別有正二品的輔國大將軍、鎮國大將軍,正三品的懷化大將軍、冠軍大將軍。
以前此類的官職只是加官,寇季只是將加官變成了實職。
大將軍具體列幾品,肯定會根據朝廷現有的品階設定。
左右上將軍、將軍、校尉等,朝廷也有相應的官職。
除了左右上將軍外,其余的皆是散職。
寇季等于是摒棄了繁瑣的實職,直接納用了簡單的散職。
如此做,目前看得見的最大的好處,就是各級武官的職稱變得清晰了,朝廷也因此省下了大批發在繁瑣的官職上的俸祿。
王曾在聽到了這一條以后,特地寫了下來。
顯然他對寇季提出的這個兵制很滿意。
王曾的態度很簡單,只要是能幫朝廷省錢的,他都贊成,他都覺得不錯。
寇季在眾人將他的話寫完以后,繼續道:“募兵方面,由兵部配合地方衙門共同募兵,由樞密院分配。”
朝廷以往在募兵方面,十分隨意。
戰時,朝廷會下發文書讓各地方衙門募兵,然后就近分配。
同時各軍在作戰的時候,為了及時補足兵額,也會扎下校場募兵,一些監軍、安撫使等,也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募兵。
有些干脆就直接從其他兵馬中抽調。
還有的直接拿罪囚、刺配的犯人等充入到軍中。
總之,大宋募兵的方式太多,加上安撫使等封疆大吏可以從其他軍中抽調兵馬,導致了各軍中的兵馬數目十分混亂,這也是軍中的將領們敢放肆的喝兵血的原因之一。
只要有人幫忙出具調令,又或者有人背書,那么各軍治下的兵馬,今天可以在自己大營里,明天就可以在別人大營里。
又或者軍中只有幾千人馬,卻向朝廷要幾萬人的餉。
將士們只拿一份軍餉,可領兵的將領們卻可以借此拿到更多好處。
軍中一些有背景的,沒少拿此事做文章。
寇季說完了募兵方式以后,沒有再開口。
呂夷簡等人略微愣了一下。
呂夷簡揉了揉眉心,盯著寇季道:“還有呢?”
寇季說了這么多,也累了,聽到了呂夷簡的話,笑道:“還有就是兵馬服役的年限。”
說到此處,寇季頓了一下,感嘆道:“我們不能再讓兵馬老死在軍營里了,那樣的話太殘忍。他們既然為我大宋流了血,那就不該繼續流淚。
我在西北的時候,見過一營老兵,一營的白發。
萬里一孤城,盡是白發兵。
這個典故呂相應該聽過。”
寇季提到‘萬里一孤城,盡是白發兵’的時候,在座的所有人,神色都變得凝重了不少。
呂夷簡感嘆道:“老夫自然知道,萬里一孤城,盡是白發兵,說的是唐中書令郭子儀侄子郭昕的故事。郭昕年少時,赴安西從軍。唐爆發了內亂,郭昕所在的安西軍跟唐朝廷失去了聯系。
他率領著部下的兵馬,在安西守了十數年,直到唐朝廷內亂平定以后,才跟唐朝廷取得了聯系。
當時的唐朝廷已經外強中干,給不了郭昕什么幫助,也沒有召回他,只是賜了郭昕一個武威郡王的名頭,給他手下的將士們連升了七八級官。
但對他和他手下的將士并沒有什么幫助。
但即便如此,他和他手下的將士們依然開懷,依然幫唐朝廷守著安西。
但是他們再次跟唐朝廷失去了聯系。
這一次失去聯系,便是永訣。